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3.1 少数民族文化 | 第18-19页 |
1.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 | 第21-35页 |
2.1 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的特点 | 第21-25页 |
2.1.1 蕴含积极意义的宗教观 | 第22-23页 |
2.1.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 第23-24页 |
2.1.3 文化的包容性和亲和性 | 第24-25页 |
2.2 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 第25-28页 |
2.2.1 民族文化影响力逐渐下降 | 第25-26页 |
2.2.2 传统宗教信仰发展中的消极因素 | 第26-27页 |
2.2.3 消费文化下催生出文化个体的逐利心态 | 第27-28页 |
2.3 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问题之原因分析 | 第28-35页 |
2.3.1 文化自在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张力 | 第29-30页 |
2.3.2 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现代法治制度的保障 | 第30-33页 |
2.3.3 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以及教育基础薄弱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 第35-45页 |
3.1 少数民族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 | 第35-39页 |
3.1.1 国家层面少数民族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 | 第35-37页 |
3.1.2 社会层面少数民族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 第37页 |
3.1.3 公民层面少数民族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实 | 第37-39页 |
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撑 | 第39-42页 |
3.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 第39-40页 |
3.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支柱 | 第40-41页 |
3.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引领 | 第41-42页 |
3.3 少数民族地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诉求 | 第42-45页 |
3.3.1 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同一化威胁的有效方式 | 第42-43页 |
3.3.2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理要求 | 第43-44页 |
3.3.3 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 | 第45-60页 |
4.1 深刻把握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 第45-48页 |
4.1.1 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把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性 | 第45-46页 |
4.1.2 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6-47页 |
4.1.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升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 | 第47-48页 |
4.2 提供少数民族地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 | 第48-51页 |
4.2.1 刚柔并济达成制度与核心价值观优势互补 | 第48-49页 |
4.2.2 凸显实效促进制度与核心价值观协同作用 | 第49-50页 |
4.2.3 完善民族宗教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 | 第50-51页 |
4.3 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改善 | 第51-54页 |
4.3.1 创新扶贫路径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物质生活水平 | 第52-53页 |
4.3.2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 第53-54页 |
4.4 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 | 第54-57页 |
4.4.1 把握宣传工作的合理性提高宣传效果 | 第54-55页 |
4.4.2 宣传方式应更加贴近民族大众生活更加的具体化 | 第55-56页 |
4.4.3 扩展宣传载体,提高宣传工作的覆盖面 | 第56-57页 |
4.5 注重发挥少数民族文化个体的能动作用 | 第57-60页 |
4.5.1 积极发挥少数民族不同文化主体的作用 | 第58-59页 |
4.5.2 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个体在广泛参与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