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研究的缘起及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的缘起 | 第10页 |
2.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本论文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内涵的研究 | 第11页 |
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化过程问题的研究 | 第11-12页 |
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问题研究 | 第12页 |
4.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 | 第12-13页 |
(三) 本论文的重难点、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 论文的重难点 | 第13页 |
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页 |
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概述 | 第14-22页 |
(一)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内涵的理解 | 第14-15页 |
1. 对内化的理解 | 第14页 |
2. 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理解 | 第14页 |
3.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理解 | 第14-15页 |
(二)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 第15-19页 |
1.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理论依据 | 第15-18页 |
2.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现实意义 | 第18-19页 |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特征 | 第19-20页 |
1. 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 第19页 |
2. 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 第19-20页 |
3. 长期性与反复性的统一 | 第20页 |
(四) 内化与外化的辩证关系 | 第20-22页 |
1. 内化与外化具有对立性 | 第20页 |
2. 内化和外化具有统一性 | 第20-22页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构成要素与过程 | 第22-26页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主要构成要素 | 第22-24页 |
1. 内化主体 | 第22页 |
2. 内化客体 | 第22-23页 |
3. 内化介体 | 第23页 |
4. 内化环体(环境) | 第23-24页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过程分析 | 第24-26页 |
1. 内化标准形成与确立 | 第24页 |
2. 内化信息获取 | 第24-25页 |
3. 内化信息整合 | 第25页 |
4. 外化践行 | 第25-26页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6-33页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过程的内在矛盾 | 第26-28页 |
1.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 | 第26页 |
2. 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 | 第26-27页 |
3.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化过程中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矛盾 | 第27-28页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0页 |
1.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有误 | 第28页 |
2. 大学生内化自觉性不够 | 第28-29页 |
3. 大学生情感认同较弱 | 第29页 |
4. 大学生知行脱节 | 第29-30页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1.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结构有缺陷 | 第30-31页 |
2.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 | 第31页 |
3.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情绪抵触 | 第31页 |
4. 重视教育者的主导性,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 | 第31-32页 |
5. 教育者控制意图过于明显 | 第32-33页 |
四、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效果的途径探究 | 第33-43页 |
(一) 充分尊重和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 | 第33-35页 |
1. 尊重大学生主体性 | 第33-34页 |
2. 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 第34页 |
3. 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 | 第34页 |
4. 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 第34-35页 |
(二) 提高大学生自身内化能力 | 第35-39页 |
1. 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 第35-37页 |
2. 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我情感调节能力 | 第37-38页 |
3. 大学生应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 第38-39页 |
(三) 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新机制 | 第39-41页 |
1. 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第40页 |
2. 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 第40页 |
3. 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 第40-41页 |
(四)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环境 | 第41-43页 |
1. 优化社会环境 | 第41页 |
2.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 第41-42页 |
3. 优化家庭环境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