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植物生理生态学论文

贵州大方县硫铁矿区典型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硫铁矿区环境问题研究第11-12页
        1.3.2 植物对高S、高Fe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第12-13页
        1.3.3 S、Fe富集植物及棱角山矾、亮叶桦的研究第13-15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第15-29页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第15页
    2.2 大方县硫铁矿与硫磺厂分布第15-16页
    2.3 研究样地第16-23页
        2.3.1 研究样地概况第16-20页
        2.3.2 研究样地水化学特征第20页
        2.3.3 样地土壤特征第20-21页
        2.3.4 不同研究样地植物叶元素特征第21-22页
        2.3.5 典型植物对铁、硫的富集特征第22-23页
    2.4 主要研究内容第23页
    2.5 研究技术路线第23-24页
    2.6 研究方法第24-29页
        2.6.1 试验场地的选择第24页
        2.6.2 试验材料第24-26页
        2.6.3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6页
        2.6.4 炼硫区典型植物光合作用的测定第26-27页
        2.6.5 炼硫区典型植物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第27页
        2.6.6 炼硫区植物叶片元素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第27页
        2.6.7 炼硫区典型植物对不同浓度硫酸亚铁、硫酸钾溶液的响应实验第27-28页
        2.6.8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8页
        2.6.9 适应性评价第28-29页
第三章 炼硫区典型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第29-38页
    3.1 光合作用日变化第29-33页
        3.1.1 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第29-30页
        3.1.2 气孔导度(Gs)日变化第30-31页
        3.1.3 蒸腾速率(Tr)日变化第31-32页
        3.1.4 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第32-33页
    3.2 典型植物净光合速率与其他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第33-34页
    3.3 典型植物光合-光响应特征第34-37页
    3.4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炼硫区典型植物生理生化特征第38-46页
    4.1 典型植物叶绿素(Chl)含量特征第38-39页
    4.2 典型植物渗透调节特征第39-42页
        4.2.1 可溶性糖含量特征第39页
        4.2.2 脯氨酸(Pro)含量特征第39-40页
        4.2.3 可溶性蛋白含量特征第40-42页
    4.3 典型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特征第42-44页
        4.3.1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特征第42页
        4.3.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特征第42-44页
    4.4 典型植物丙二醛(MDA)含量特征第44-45页
    4.5 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典型植物对不同浓度硫酸亚铁、硫酸钾的响应第46-56页
    5.1 生理生化响应差异第46-53页
        5.1.1 叶绿素含量差异第46-47页
        5.1.2 可溶性糖含量差异第47-48页
        5.1.3 脯氨酸含量差异第48-49页
        5.1.4 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第49-50页
        5.1.5 过氧化氢酶含量差异第50-51页
        5.1.6 过氧化物酶含量差异第51-52页
        5.1.7 丙二醛含量差异第52-53页
    5.2 棱角山矾叶片元素含量差异第53-55页
    5.3 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典型植物适应硫铁矿区能力的综合评价第56-5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7.1 主要结论第57页
    7.2 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岭南画派“艺术革命”主张的研究
下一篇:有机生产方式下喀斯特烟田土壤微生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