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广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政执行中政府与公众沟通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第17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0-29页
    2.1 核心概念第20-23页
        2.1.1 政府沟通第20-21页
        2.1.2 社会保险第21页
        2.1.3 医疗保险第21-23页
    2.2 理论基础第23-28页
        2.2.1 管理沟通理论第23-25页
        2.2.2 交往行为理论第25-27页
        2.2.3 市民社会理论第27-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广州医疗保险及政府沟通现状概述第29-43页
    3.1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概述第29-33页
        3.1.1 广州医疗保险的发展历程第29-30页
        3.1.2 广州职工医疗保险概述第30-31页
        3.1.3 广州居民医疗保险概述第31-33页
    3.2 政府与公众沟通现状第33-36页
        3.2.1 相关制度支持第33-35页
        3.2.2 广州政民沟通工作现状第35-36页
    3.3 居民医保新政执行中的政府与公众沟通现状第36-42页
        3.3.1 新政策正式发布前的沟通第36-37页
        3.3.2 新政策正式发布后政府沟通工作情况第37-41页
        3.3.3 新政策执行中的意见反馈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新政执行中政府与公众沟通成效及问题分析第43-58页
    4.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分析第43-46页
        4.1.1 受访者基本情况第43-45页
        4.1.2.受访者家庭医疗消费及参加医疗保险情况第45-46页
    4.2 新政策了解度及沟通满意度赋值分析第46-50页
        4.2.1 新政策了解度赋值分析第46-49页
        4.2.2 新政策政府沟通满意度赋值分析第49-50页
    4.3 政府沟通偏好分析第50-54页
        4.3.1 受访者接触新政策的主要渠道第50-51页
        4.3.2 社会公众与政府沟通偏好第51-54页
    4.4 新政执行中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存在问题及原因第54-56页
        4.4.1 新政策内容普及程度低第54-55页
        4.4.2 社会公众对政府沟通满意度低第55页
        4.4.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5-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改善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效果的措施建议第58-64页
    5.1 新政策制定过程需要更充分的公众参与第58-59页
        5.1.1 切实执行公众意见征询相关规定第58-59页
        5.1.2 延长征询时间提供政策解释第59页
    5.2 建立全面完善的网络沟通系统第59-60页
        5.2.1 利用各级政府网站扩大政策沟通第59-60页
        5.2.2 丰富政策沟通的呈现方式第60页
    5.3 充分发挥基层单位沟通力量第60-62页
        5.3.1 将业务相关的基层单位变成沟通网点第61页
        5.3.2 将街道办事处发展成政策沟通网点第61-62页
    5.4 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双向沟通体系第62-63页
        5.4.1 为社会公众主动与政府沟通建立制度化渠道第62页
        5.4.2 引导社会公众建立自主意识第62-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附录:广州城乡居民医保新政执行中政府与公众沟通研究调查问卷第68-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件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效果分析
下一篇:空隙特征对透水沥青面层去除径流中铅离子的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