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基础理论 | 第18-22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8-19页 |
2.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第18页 |
2.1.2 公共卫生应急政策 | 第18页 |
2.1.3 政策变迁 | 第18-19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19-22页 |
2.2.1 政策范式理论 | 第19页 |
2.2.2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9-22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政策发文主体变迁分析 | 第22-33页 |
3.1 政策文本来源与筛选 | 第22页 |
3.1.1 政策文本来源 | 第22页 |
3.1.2 政策文本筛选 | 第22页 |
3.2 政策数量变化及阶段分析 | 第22-24页 |
3.3 政策发文主体演变分析 | 第24-33页 |
3.3.1 政策发文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4-27页 |
3.3.2 政策发文主体合作网络结构演变分析 | 第27-30页 |
3.3.3 政策发文主体角色与功能演变分析 | 第30-33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政策内容变迁分析 | 第33-48页 |
4.1 政策话语谱系变化及话语注意力测量 | 第33-40页 |
4.4.1 政策话语谱系变化 | 第33-36页 |
4.4.2 政策话语注意力测量 | 第36-40页 |
4.2 政策问题认定 | 第40-41页 |
4.3 政策目标定位 | 第41-42页 |
4.4 政策工具选择 | 第42-48页 |
4.4.1 政策文本编码 | 第42-44页 |
4.4.2 政策工具应用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4.4.3 政策工具演进分析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政策变迁逻辑分析 | 第48-55页 |
5.1 政策变迁的特征 | 第48-50页 |
5.1.1 外部特征 | 第48页 |
5.1.2 内部特征 | 第48-50页 |
5.2 政策变迁的动力 | 第50-53页 |
5.2.1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政策变迁的内部动因 | 第50-51页 |
5.2.2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政策变迁的外部动因 | 第51-53页 |
5.3 政策变迁的路径 | 第53-54页 |
5.4 政策变迁的模式 | 第54-55页 |
第六章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政策变迁的成效 | 第55-66页 |
6.1 政策变迁下的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发展实践 | 第55-56页 |
6.2 政策变迁下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实践 | 第56-58页 |
6.3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政策变迁的基本成效 | 第58-66页 |
6.3.1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全面加强 | 第58-62页 |
6.3.2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显著提升 | 第62-63页 |
6.3.3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日益凸显 | 第63-64页 |
6.3.4 我国在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 第64-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70页 |
7.1 结论 | 第66-67页 |
7.2 建议 | 第67-70页 |
7.2.1 提升政策效力级别,完善法律保障 | 第67页 |
7.2.2 加强政策主体协同,强化联防联控机制 | 第67-68页 |
7.2.3 强化预防体系建设,充实政策体系内容 | 第68页 |
7.2.4 优化政策工具结构,提升应急效率 | 第68-69页 |
7.2.5 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更好发挥群众力量 | 第69页 |
7.2.6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