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引言 | 第10-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驳斥关于柏拉图研究当然的三种观点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四)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五) 意义 | 第15-16页 |
二、柏拉图“人治论”的建立及其分裂 | 第16-26页 |
(一) “人治”“法治”大讨论的知识背景及后世评价 | 第16-22页 |
1. 辩论中的观点和分歧 | 第16-17页 |
2. 中心论与法律虚无主义 | 第17-20页 |
3. 中心论与结合论 | 第20页 |
4. 中心论与取消论 | 第20-21页 |
5. 中心论的胜利 | 第21-22页 |
(二) 中心论和柏拉图“人治论”的建立 | 第22-26页 |
1. 中心论的潜在问题 | 第22-23页 |
2. 柏拉图“人治论” | 第23-24页 |
3. 柏拉图“人治论”的危机及其分裂 | 第24-26页 |
三、分裂与共治 | 第26-37页 |
(一) 柏拉图“人治法治”转型论(简称转型论) | 第26-32页 |
1. 转型论的主张 | 第27-28页 |
2. 转型论的回应 | 第28-29页 |
3. 转型论的问题 | 第29-30页 |
4. 90年代人治论与转型论的共治 | 第30-32页 |
(二) 柏拉图法治论(法治论) | 第32-37页 |
1. 法治论的基本主张 | 第32-34页 |
2. 新法治论的新主张 | 第34-37页 |
四、未来一种可能的阐释 | 第37-50页 |
(一) 《米诺斯》与《巴门尼德》《法律篇》 | 第37-41页 |
1. 古希腊法律中的血缘与城邦问题 | 第38-39页 |
2. 智者导致的分裂 | 第39-41页 |
(二) 柏拉图的建构 | 第41-47页 |
1. 从反对智者的“法律自然”论 | 第41-43页 |
2. 反对智者的“法律是被接受的人为物”论 | 第43-44页 |
3. 批判血缘为基础的习俗和法律 | 第44-46页 |
4. 柏拉图的法治论 | 第46-47页 |
(三) 柏拉图的法治的意义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