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传动系统论文

基于两级式CVT的新型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2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第11-15页
        1.2.1 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第11-12页
        1.2.2 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第12-13页
        1.2.3 混合动力汽车的功能第13-15页
    1.3 混合动力车用自动变速器第15-17页
    1.4 基于CVT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第17-20页
        1.4.1 国外成熟车型第17-19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20-23页
2 新型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分析第23-33页
    2.1 两级式CVT第23-26页
        2.1.1 两级式CVT的结构第23-24页
        2.1.2 两级式CVT的特点第24-26页
    2.2 新型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第26-28页
        2.2.1 可行性方案第26-27页
        2.2.2 起步装置的选择第27页
        2.2.3 电机类型的选择第27-28页
    2.3 新型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工作模式分析第28-30页
    2.4 新型混合动力传动系统主副变速机构工作状态分析第30-32页
        2.4.1 起步工况第30页
        2.4.2 匀加速工况第30-31页
        2.4.3 副变速器挡位切换工况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新型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及三维结构设计第33-55页
    3.1 整车基本参数和设计要求第33-35页
        3.1.1 原型车参数第33-34页
        3.1.2 设计要求第34-35页
    3.2 动力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的参数匹配第35-45页
        3.2.1 发动机参数匹配第35-36页
        3.2.2 电机参数匹配第36-41页
        3.2.3 副变速机构参数匹配第41-43页
        3.2.4 电池参数匹配第43-45页
    3.3 动力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的尺寸结构设计第45-53页
        3.3.1 副变速机构的尺寸结构设计第46-50页
        3.3.2 分离离合器摩擦副的尺寸结构设计第50-52页
        3.3.3 电机的尺寸结构选择第52-53页
    3.4 整车传动系统的三维概念模型第53-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整车的控制策略及传动系统建模第55-71页
    4.1 整车的控制策略第55-64页
        4.1.1 控制策略的基本原则第55-56页
        4.1.2 发动机的控制第56-57页
        4.1.3 电机的控制第57-58页
        4.1.4 动力电池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第58-60页
        4.1.5 CVT速比控制第60-61页
        4.1.6 副变速机构挡位控制第61-62页
        4.1.7 再生制动力控制第62-64页
        4.1.8 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第64页
    4.2 整车动力传动系统关键部件建模第64-68页
        4.2.1 发动机模型第64-65页
        4.2.2 电机模型第65-66页
        4.2.3 电池系统模型第66页
        4.2.4 CVT模型第66-67页
        4.2.5 车轮模型第67-68页
        4.2.6 驾驶员模型第68页
    4.3 整车控制系统模型第68-69页
    4.4 整车模型第69-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5 整车性能仿真与分析第71-83页
    5.1 动力性仿真第71-73页
    5.2 经济性仿真第73-78页
        5.2.1 NEDC循环工况第73-74页
        5.2.2 UDDS循环工况第74-75页
        5.2.3 NYCC循环工况第75-77页
        5.2.4 10-15循环工况第77-78页
    5.3 仿真结果分析第78-81页
        5.3.1 动力性仿真结果分析第78页
        5.3.2 经济性仿真结果分析第78-79页
        5.3.3 与第一代Prius仿真结果对比第79-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6.1 全文总结第83-84页
    6.2 研究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附录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台气田井下防冻堵技术研究
下一篇:烃源岩排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