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信号处理论文

语音回放攻击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2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2 回放语音检测的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基于语音随机性的检测算法第17-18页
        1.2.2 基于语音信道的检测算法第18-20页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第20-22页
2 原始语音与回放语音对比第22-39页
    2.1 时域波形对比第23-25页
    2.2 语谱图对比第25-27页
    2.3 GMM-UBM认证对比第27-34页
        2.3.1 GMM-UBM概念介绍第27-33页
        2.3.2 关于GMM-UBM识别结果的对比第33-34页
    2.4 实际应用案例第34-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3 语音数据库构建第39-47页
    3.1 录制参数设置说明第39-45页
        3.1.1 录制环境第39-40页
        3.1.2 录制设备第40-41页
        3.1.3 参录人员信息第41-42页
        3.1.4 录制素材第42-44页
        3.1.5 录制要求第44-45页
    3.2 语音数据库录制第45-46页
    3.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4 基于比例因子的回放语音检测算法第47-64页
    4.1 相关技术支撑第47-52页
        4.1.1 MDCT变换第48-50页
        4.1.2 量化第50-51页
        4.1.3 熵编码第51-52页
    4.2 基于比例因子的回放语音检测算法第52-57页
        4.2.1 算法思想第52-53页
        4.2.2 特征构造第53-56页
        4.2.3 加载回放语音检测模块后检测步骤第56-57页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7-63页
        4.3.1 码率及采样频率的影响第58-60页
        4.3.2 回放设备的影响第60页
        4.3.3 不同偷录设备的影响第60-62页
        4.3.4 加载回放语音检测模块后的识别系统第62-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5 基于信息量的回放语音检测算法第64-73页
    5.1 信息量介绍第64-66页
        5.1.1 信息量概念第64-65页
        5.1.2 信息量的应用第65-66页
    5.2 特征构造第66-68页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8-71页
        5.3.1 傅里叶变换点数和语音来源的影响第68-70页
        5.3.2 回放环境的影响第70-71页
        5.3.3 加载回放语音检测模块后的识别系统第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3-76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73-74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重话语空间视角下的“新闻搭车”现象研究
下一篇:硫系玻璃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