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1.1.1 深刻变动的社会大背景对现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 第11-12页 |
1.1.1.1 经济体制的转变与市场经济的建立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 第11页 |
1.1.1.2 科技革新与信息社会的发展冲击青年价值观 | 第11页 |
1.1.1.3 中西文化的交融加剧青年价值观复杂性 | 第11-12页 |
1.1.2 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 第12-13页 |
1.1.2.1 社会流行价值观对青年人的影响 | 第12-13页 |
1.1.2.2 家庭环境的变化对青年人价值观的影响 | 第13页 |
1.1.3 青年人的价值观对其工作与居住方式的影响 | 第13-14页 |
1.1.3.1 生活价值观影响工作方式 | 第13-14页 |
1.1.3.2 消费与生活价值观影响居住方式 | 第14页 |
1.1.4 青年人对小户型居住方式的选择与国家对小户型住宅的建设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2.1 日本 | 第17-19页 |
1.2.2.2 德国 | 第19-21页 |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解释 | 第21-23页 |
1.3.1 对青年概念的界定 | 第21页 |
1.3.2 对居住行为模式的解释 | 第21-22页 |
1.3.3 小户型住宅 | 第22-23页 |
1.3.3.1 紧凑型住宅 | 第22页 |
1.3.3.2 酒店式公寓 | 第22-23页 |
1.3.3.3 青年公寓 | 第23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5页 |
第2章 我国青年的居住行为模式与集合住宅的历史演变 | 第25-29页 |
2.1 住宅空间设计抑制居住行为时期 | 第25-27页 |
2.1.1 以“寝”为核心的住宅设计导致居住空间不足(1949-1965) | 第25-26页 |
2.1.2 特殊历史时期引发的住宅空间严重不足(1966-1978) | 第26-27页 |
2.2 居住行为与需求引发住宅空间变化时期 | 第27-29页 |
2.2.1 家用电器的使用行为引发居住空间设计的改变(1979-1989) | 第27页 |
2.2.2 对私密性的重视引起以公共空间为中心的住宅设计(1990-1997) 17 | 第27-28页 |
2.2.3 居住行为模式的多样化进一步增加住宅空间的类型(1998至今)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页 |
第3章 我国当代青年的生活工作模式引发居住行为模式的改变 | 第29-38页 |
3.1 信息网络发展成为影响青年生活工作模式的主要因素 | 第29-30页 |
3.2 青年人的新特征 | 第30-33页 |
3.2.1 喜欢富有变化的生活 | 第30页 |
3.2.2 对家庭生活期待感较弱 | 第30-31页 |
3.2.3 大面积住宅不再是购房关注的重点 | 第31-32页 |
3.2.3.1 消费观念的转变 | 第31页 |
3.2.3.2 对“低碳”理念的支持 | 第31-32页 |
3.2.3.3 难以承受的高昂房价 | 第32页 |
3.2.4 提前摆脱与父母同住的生活模式 | 第32-33页 |
3.2.5 消费能力强与经济基础薄弱的矛盾 | 第33页 |
3.3 青年居住行为模式的转变 | 第33-37页 |
3.3.1 工作生活空间一体化趋势明显 | 第33-34页 |
3.3.2 智能化的新型生活模式 | 第34-35页 |
3.3.3 崇尚到家式服务 | 第35-36页 |
3.3.4 由“被动生活”变为“主动参与” | 第36页 |
3.3.5 邻里交往淡漠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由青年的居住模式引出的空间类型与探索 | 第38-45页 |
4.1 以工作空间为主的小户型设计 | 第38-40页 |
4.1.1 注重个人工作空间的SOHO型住宅 | 第38-39页 |
4.1.2 SOHO住宅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 第39-40页 |
4.1.2.1 SOHO住宅在欧美的发展 | 第39页 |
4.1.2.2 SOHO在日本的发展 | 第39页 |
4.1.2.3 我国SOHO型住宅的发展 | 第39-40页 |
4.2 以自由空间为主的小户型设计 | 第40-44页 |
4.2.1 SOLO住宅 | 第40页 |
4.2.2 我国对于Solo型住宅的探索与尝试 | 第40-44页 |
4.2.2.1 YOU+国际青年公寓 | 第40-42页 |
4.2.2.2 绿地18平米胶囊公寓 | 第42-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针对青年人居住模式的小户型住宅设计研究 | 第45-73页 |
5.1 对空间尺度的设计研究 | 第45-50页 |
5.1.1 柯布西耶的“完美居住尺寸” | 第45-47页 |
5.1.2 当代青年住宅中需要研究的尺度空间以及住宅设备尺寸 | 第47-50页 |
5.1.2.1 需要研究的尺度空间类型 | 第47-49页 |
5.1.2.2 需要研究的设备类型 | 第49-50页 |
5.2 对室内空间的设计研究 | 第50-53页 |
5.2.1 总体布局 | 第50页 |
5.2.2 前厅(过渡区) | 第50-52页 |
5.2.3 卫生间、淋浴间 | 第52页 |
5.2.4 集合功能区、阳台与卧室 | 第52-53页 |
5.3 对室内家具布置与所需空间尺寸的研究 | 第53-58页 |
5.3.1 设备 | 第53-55页 |
5.3.1.1 冰箱、煤气灶、水槽与吸油烟机 | 第53页 |
5.3.1.2 洗衣机 | 第53-54页 |
5.3.1.3 坐便器、洗手池与镜子 | 第54-55页 |
5.3.2 家具 | 第55-58页 |
5.3.2.1 床、衣橱 | 第55-56页 |
5.3.2.2 餐桌、办公桌、座椅与收纳壁橱 | 第56-58页 |
5.4 设计实践 | 第58-72页 |
5.4.1 设计说明 | 第58-63页 |
5.4.1.1 设计理念 | 第58页 |
5.4.1.2 空间设计 | 第58页 |
5.4.1.3 家具设计 | 第58-63页 |
5.4.2 平面图与剖面图 | 第63-71页 |
5.4.3 效果图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总结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