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析 | 第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智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及意义 | 第16-24页 |
2.1 智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内涵 | 第16-19页 |
2.1.1 智慧政务含义 | 第16-17页 |
2.1.2 智慧政务的特点 | 第17-18页 |
2.1.3 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 | 第18-19页 |
2.1.4 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 | 第19页 |
2.2 智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支撑 | 第19-21页 |
2.2.1 大数据理论 | 第20页 |
2.2.2 开放政府理论 | 第20-21页 |
2.2.3 知识管理理论 | 第21页 |
2.3 智慧政务信息共享的实质 | 第21-22页 |
2.4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政务信息资源缺乏共享的原因分析 | 第24-30页 |
3.1 智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 第24页 |
3.2 宏观审视 | 第24-26页 |
3.3 深层分析 | 第26-29页 |
3.3.1 观念层面分析 | 第26-27页 |
3.3.2 技术层面分析 | 第27-28页 |
3.3.3 制度层面分析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智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分析 | 第30-40页 |
4.1 功能分析 | 第30-33页 |
4.1.1 系统的定位 | 第30页 |
4.1.2 服务范围 | 第30-31页 |
4.1.3 建设方案 | 第31-33页 |
4.2 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7页 |
4.2.1 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33-35页 |
4.2.2 技术可行性分析 | 第35-37页 |
4.3 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 | 第37-39页 |
4.3.1 前台应用的需求概述 | 第37-38页 |
4.3.2 后台服务的需求概述 | 第38-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智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设计 | 第40-47页 |
5.1 共享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40-41页 |
5.2 共享系统设计 | 第41-43页 |
5.2.1 实现模型构建 | 第41-42页 |
5.2.2 对现有信息资源的封装处理 | 第42页 |
5.2.3 共享应用和数据库的建设 | 第42页 |
5.2.4 信息资源共享的使用接口开发 | 第42-43页 |
5.3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 | 第43-45页 |
5.3.1 外部获取流程 | 第43-44页 |
5.3.2 内部管理流程 | 第44-45页 |
5.4 共享系统的安全环境建设 | 第45-4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6章 案例:云上贵州 | 第47-54页 |
6.1 背景介绍 | 第47页 |
6.2 阶段性成果 | 第47-49页 |
6.2.1 云平台建设 | 第47-49页 |
6.2.2 政策方针 | 第49页 |
6.3 典型模式 | 第49-50页 |
6.4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分析 | 第50-53页 |
6.4.1 信息资源接口规范分析 | 第50-51页 |
6.4.2 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 第51页 |
6.4.3 存在问题 | 第51-52页 |
6.4.4 改进建议 | 第52-5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