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体轴承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贝氏体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贝氏体组织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贝氏体的发现与发展 | 第15页 |
1.3 合金元素对贝氏体转变的影响 | 第15-17页 |
1.4 冷却方式对贝氏体转变的影响 | 第17页 |
1.5 轴承钢简介 | 第17-21页 |
1.5.1 轴承钢的发展史 | 第17-18页 |
1.5.2 轴承钢的分类 | 第18-19页 |
1.5.3 轴承的基础理论介绍 | 第19-21页 |
1.6 轴承钢的接触疲劳性能 | 第21-22页 |
1.6.1 影响轴承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因素 | 第21-22页 |
1.6.2 轴承钢接触疲劳试验的破坏过程 | 第22页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试验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24-3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2.2 相变点的测定 | 第24页 |
2.3 TTT曲线的测定 | 第24-26页 |
2.3.1 试验仪器介绍 | 第24-26页 |
2.3.2 曲线测定 | 第26页 |
2.4 试验材料的热处理 | 第26-27页 |
2.5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7-29页 |
2.5.1 硬度实验 | 第27-28页 |
2.5.2 拉伸试验 | 第28-29页 |
2.5.3 冲击试验 | 第29页 |
2.6 滚动接触疲劳试验 | 第29-31页 |
2.6.1 试验机介绍 | 第29-31页 |
2.6.2 试验接触应力计算公式以及试样尺寸 | 第31页 |
2.7 微观组织的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2.7.1 组织的分析 | 第31-32页 |
2.7.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2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残余奥氏体含量对轴承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33-46页 |
3.1 贝氏体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 第33-37页 |
3.1.1 相变点的测定 | 第33-34页 |
3.1.2 动力学转变曲线的测定 | 第34-35页 |
3.1.3 热处理工艺 | 第35页 |
3.1.4 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 第35-37页 |
3.2 贝氏体轴承钢接触疲劳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3页 |
3.3 不同材料的滚动疲劳接触疲劳性能 | 第43-45页 |
3.3.1 试验用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微观组织 | 第43-44页 |
3.3.2 试验用钢的滚动接触疲劳试验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未溶碳化物对轴承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46-58页 |
4.1 热处理工艺及常规力学性能 | 第46页 |
4.2 微观组织 | 第46-47页 |
4.3 接触疲劳试验 | 第47-56页 |
4.3.1 油润滑接触疲劳试验 | 第47-50页 |
4.3.2 无润滑接触疲劳试验 | 第50-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