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1.3.1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第14-22页 |
§2.1 概述 | 第14页 |
§2.2 LTCC微波组件中微通道及导热柱技术 | 第14-15页 |
§2.2.1 LTCC微波组件中微通道技术 | 第14-15页 |
§2.2.2 LTCC微波组件中导热柱技术 | 第15页 |
§2.3 微-纳流体动力学理论 | 第15-17页 |
§2.4 传热学基本理论 | 第17-20页 |
§2.4.1 热传导基本理论 | 第17-18页 |
§2.4.2 热对流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2.4.3 热辐射基本理论 | 第19-20页 |
§2.5 有限元理论 | 第20页 |
§2.6 优化设计理论 | 第20-2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微通道及导热柱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22-38页 |
§3.1 概述 | 第22页 |
§3.2 LTCC微波组件有限元建模 | 第22-27页 |
§3.2.1 LTCC微波组件几何模型 | 第22-24页 |
§3.2.2 模型简化 | 第24-25页 |
§3.2.3 单元选择 | 第25页 |
§3.2.4 LTCC微波组件有限元模型 | 第25-26页 |
§3.2.5 材料参数 | 第26-27页 |
§3.3 微通道及导热柱结构有限元仿真 | 第27-37页 |
§3.3.1 施加载荷及边界条件分析 | 第27-28页 |
§3.3.2 微通道流体进出口布局方式优选仿真分析 | 第28-33页 |
§3.3.3 微通道及导热柱结构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微通道及导热柱结构与组件散热性能关系分析 | 第38-54页 |
§4.1 概述 | 第38页 |
§4.2 微通道及导热柱结构正交试验设计 | 第38-47页 |
§4.2.1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简介 | 第38-39页 |
§4.2.2 正交试验设计方案 | 第39-40页 |
§4.2.3 试验结果数据有效性分析 | 第40-43页 |
§4.2.4 正交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 第43-47页 |
§4.3 微通道及导热柱结构参数与组件散热性能关系模型 | 第47-53页 |
§4.3.1 逐步回归方法介绍 | 第47-48页 |
§4.3.2 基于JMP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48-49页 |
§4.3.3 回归关系模型评价 | 第49-51页 |
§4.3.4 回归关系模型验证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 第54-60页 |
§5.1 概述 | 第54页 |
§5.2 遗传算法 | 第54-56页 |
§5.2.1 遗传算法简介 | 第54页 |
§5.2.2 遗传算法的优点 | 第54-55页 |
§5.2.3 遗传算法基本操作与流程 | 第55-56页 |
§5.3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结构参数 | 第56-59页 |
§5.3.1 优化过程与结果 | 第56-57页 |
§5.3.2 优化结果验证与误差分析 | 第57-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