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苎麻织物的刺痒感 | 第11-12页 |
1.2 目前消除刺痒感的方法及弊端 | 第12-14页 |
1.2.1 烧毛与剪毛 | 第12页 |
1.2.2 毛羽倒伏 | 第12-13页 |
1.2.3 碱变性和液氨变性 | 第13页 |
1.2.4 水洗、砂洗、石磨 | 第13页 |
1.2.5 柔软剂处理 | 第13页 |
1.2.6 纤维素酶减量处理 | 第13-14页 |
1.2.7 其他 | 第14页 |
1.3 空心锭包缠纺纱原理及应用 | 第14-17页 |
1.3.1 空心锭包缠纺纱原理 | 第14-15页 |
1.3.2 空心锭包缠纺纱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3 包缠纺减少成纱毛羽的原理 | 第16页 |
1.3.4 其他复合纺纱方法 | 第16-17页 |
1.4 织物刺痒感客观评定 | 第17-20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1页 |
1.5.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5.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影响包缠纱包缠效果的因素研究 | 第21-34页 |
2.1 纱线性能测试方法 | 第21页 |
2.2 包缠捻度对苎麻包缠纱性能的影响 | 第21-26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1-22页 |
2.2.2 包缠纺纱 | 第22-23页 |
2.2.3 包缠纱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2.3 芯纱细度对包缠效果的影响 | 第26-30页 |
2.3.1 试验原料 | 第26页 |
2.3.2 包缠纺纱 | 第26-27页 |
2.3.3 单包包缠纱的毛羽测试与分析 | 第27-29页 |
2.3.4 双包包缠纱的毛羽测试与分析 | 第29-30页 |
2.4 外包缠纱细度对包缠效果的影响 | 第30-32页 |
2.4.1 试验原料 | 第30-31页 |
2.4.2 包缠纱的基本参数 | 第31页 |
2.4.3 包缠纱的毛羽测试与分析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苎麻复合纱线性能对比 | 第34-49页 |
3.1 苎麻/锦纶复合纱线性能对比 | 第34-39页 |
3.1.1 纺纱 | 第34页 |
3.1.2 苎麻/锦纶复合纱线的毛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3.1.3 苎麻/锦纶复合纱线的强伸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3.1.4 苎麻/锦纶复合纱线的条干均匀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3.2 苎麻(36Nm)/涤纶复合纱线性能对比 | 第39-44页 |
3.2.1 纺纱 | 第39-40页 |
3.2.2 苎麻(36Nm)/涤纶复合纱线的毛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3.2.3 苎麻(36Nm)/涤纶复合纱线的强伸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3.2.4 苎麻(36Nm)/涤纶复合纱线的条干均匀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3.3 苎麻(48Nm)/涤纶复合纱线性能对比 | 第44-48页 |
3.3.1 纺纱 | 第44页 |
3.3.2 苎麻(48Nm)/涤纶复合纱线的毛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3.3.3 苎麻(48Nm)/涤纶复合纱线的强伸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3.3.4 苎麻(48Nm)/涤纶复合纱线的条干均匀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3.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苎麻复合纱织物性能对比 | 第49-61页 |
4.1 织物性能测试 | 第49-50页 |
4.2 苎麻包缠纱织物性能比较 | 第50-54页 |
4.3 苎麻包缠纱与其它复合纱织物性能比较 | 第54-60页 |
4.3.1 不同苎麻复合纱机织物性能比较 | 第54-58页 |
4.3.2 不同苎麻复合纱针织物性能比较 | 第58-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2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61页 |
5.2 本文不足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