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学院信息化的需要 | 第9页 |
1.1.2 资金及成本方面的顾虑 | 第9页 |
1.1.3 室外活动场所的需要 | 第9页 |
1.1.4 学院规划无线网络的意义 | 第9-11页 |
1.2 校园无线网络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1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2章 无线网络基础知识 | 第13-21页 |
2.1 无线网络简介 | 第13-14页 |
2.1.1 无线广域网(WWAN) | 第13页 |
2.1.2 无线局域网(WLAN) | 第13-14页 |
2.1.3 无线个人网(WPAN) | 第14页 |
2.2 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区别 | 第14-15页 |
2.2.1 费用 | 第14-15页 |
2.2.2 传输 | 第15页 |
2.2.3 安全性 | 第15页 |
2.2.4 移动性 | 第15页 |
2.3 无线网络的网络拓扑 | 第15-19页 |
2.3.1 分布对等式拓扑 | 第16页 |
2.3.2 基础结构集中式拓扑 | 第16-17页 |
2.3.3 桥接或中继型网络拓扑 | 第17-18页 |
2.3.4 Mesh结构 | 第18-19页 |
2.4 无线网络的参考体系结构 | 第19-21页 |
2.4.1 无线网络的协议标准 | 第19-20页 |
2.4.2 IEEE 802.11ac | 第20-21页 |
第3章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 第21-39页 |
3.1 校园无线网络需求分析 | 第21页 |
3.2 校园无线网络的设计原则 | 第21-22页 |
3.2.1 分场景覆盖设计 | 第21-22页 |
3.2.2 稳定可靠 | 第22页 |
3.2.3 安全性 | 第22页 |
3.2.4 高性能 | 第22页 |
3.2.5 可管理和可扩展性 | 第22页 |
3.3 三层交换技术 | 第22-23页 |
3.3.1 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 | 第22-23页 |
3.3.2 三层交换技术的优点 | 第23页 |
3.4 Fit AP+AC组网模式 | 第23-24页 |
3.5 组建校园无线网络所需设备 | 第24-25页 |
3.5.1 组建校园无线网络所需的设备 | 第24页 |
3.5.2 核心交换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24页 |
3.5.3 室内AP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24-25页 |
3.5.4 室外AP及主要技术指标 | 第25页 |
3.6 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 第25-26页 |
3.7 核心-汇聚-接入三层架构 | 第26-28页 |
3.7.1 核心层交换机的选型 | 第26-27页 |
3.7.2 汇聚层交换机的选型 | 第27页 |
3.7.3 接入层交换机的选型 | 第27页 |
3.7.4 学院AP的选型 | 第27-28页 |
3.7.5 学院管理系统 | 第28页 |
3.8 无线网络区域的勘察 | 第28-29页 |
3.9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3.10 无线网络的分场景精细化覆盖及设备选型 | 第30-39页 |
3.10.1 本学院的覆盖范围以及部署方案 | 第30-31页 |
3.10.2 综合楼教室内的无线覆盖 | 第31-33页 |
3.10.3 东西阶梯教室的无线覆盖场景 | 第33页 |
3.10.4 宿舍楼无线覆盖场景 | 第33-34页 |
3.10.5 图书馆无线覆盖场景 | 第34-36页 |
3.10.6 校园室外覆盖场景 | 第36-39页 |
第4章 校园无线网络安全 | 第39-51页 |
4.1 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现状 | 第39页 |
4.2 高校校园使用的无线网络安全技术 | 第39-40页 |
4.2.1 建立安全的无线网络构架 | 第40页 |
4.2.2 上网者身份认证 | 第40页 |
4.3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校园无线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第40-51页 |
4.3.1 Portal认证 | 第40-42页 |
4.3.2 认证部署方案 | 第42-43页 |
4.3.3 用户接入模块 | 第43页 |
4.3.4 认证系统管理模块 | 第43-45页 |
4.3.5 计费场景设计 | 第45-46页 |
4.3.6 无线空口安全 | 第46-48页 |
4.3.7 用户接入安全 | 第48页 |
4.3.8 网络出口安全 | 第48-51页 |
第5章 校园无线网络管理与优化 | 第51-57页 |
5.1 校园无线网络管理 | 第51-52页 |
5.1.1 SSID规划 | 第51-52页 |
5.1.2 漫游规划 | 第52页 |
5.2 自动调优 | 第52-53页 |
5.3 负载均衡 | 第53-54页 |
5.4 抗干扰技术 | 第54-55页 |
5.5 5G优先接入 | 第55页 |
5.6 AP可靠性 | 第55-5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