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立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2页
 一、案例引入第8-9页
 二、个人信息行政立法保护的意义第9-12页
  (一) 实现市场经济资讯需求和个人隐私权保护的统一第9-10页
  (二) 实现当代行政权扩张和公民权保护的统一第10-12页
第一章 个人信息及其相关概念厘定第12-16页
 一、个人信息或个人数据的选择第12-13页
 二、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的关系第13-14页
 三、围绕个人信息的相关概念代称第14-16页
第二章 国内现行法律制度在个人信息保护上的缺陷第16-21页
 一、在实定法上个人信息及隐私权仅具有概念空壳第16-17页
 二、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对人效力上偏向非行政主体第17-18页
 三、在法律位阶上以地方性法规居多、且规定不一第18-19页
 四、在救济机制上法律各部门立法不平衡第19-21页
第三章 对个人信息保护实体、程序制度的初步构建第21-38页
 一、对监管部门的选择第21-23页
  (一) 统一监管模式——欧盟多数国家的选择第21页
  (二) 双轨监管模式——德、日和英美法系的选择第21-22页
  (三) 对我国监管机关设立模式的构想第22-23页
 二、对个人信息收集的行政法控制第23-32页
  (一) 对收集本身的限制——收集目的和收集对象第24-26页
  (二) 对收集方法的限制——收集质量和收集流程第26-30页
  (三) 对非行政主体网上收集行为的行政许可限制第30-31页
  (四) 对非行政主体网下收集行为的档案监管制度第31-32页
 三、个人信息保护与政府信息公开关系梳理第32-35页
 四、行政协助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制度第35-38页
第四章 对个人信息保护救济机制的初步探讨第38-48页
 一、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适用竞合的处理第38-39页
 二、对个人信息保护归责原则的确立第39-41页
 三、对个人信息保护责任方式的补充第41-42页
 四、对个人信息保护救济模式的选择第42-43页
 五、对个人信息处理行为可诉性的扩大第43-48页
  (一) 从“行政行为”角度对受案范围的考量第43-44页
  (二) 从“信息主体权利”角度对受案范围的考量第44-45页
  (三) 从“相关性”角度对受案范的考量第45-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横向垄断协议豁免规制研究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惩戒权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