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主题及故事模式流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上篇 《歧路灯》教育主题研究 | 第14-36页 |
一、教育题材小说系统 | 第14-19页 |
(一)教育题材渊源考 | 第14-17页 |
(二)教育题材小说集成 | 第17-19页 |
二、教育题材的演进 | 第19-29页 |
(一)家庭教育 | 第19-22页 |
(二)学校教育 | 第22-26页 |
(三)社会教育 | 第26-29页 |
三、《歧路灯》教育主题的社会意义及局限 | 第29-36页 |
(一)《歧路灯》教育主题的社会意义 | 第29-33页 |
(二)《歧路灯》教育主题的局限 | 第33-36页 |
下篇“浪子回头”故事模式的流变 | 第36-55页 |
一、“浪子回头”故事模式 | 第36-42页 |
(一)“浪子回头”故事集成 | 第36页 |
(二)“浪子回头”系统的基本要素 | 第36-42页 |
二、“浪子回头”故事模式的演进 | 第42-51页 |
(一)题材的外在变革 | 第42-45页 |
(二)情节的内在变革 | 第45-47页 |
(三)基本要素的衍化 | 第47-51页 |
三、《歧路灯》对“浪子回头”故事模式的借鉴及发展 | 第51-55页 |
(一)《歧路灯》对“浪子回头”故事模式的借鉴 | 第51-52页 |
(二)《歧路灯》对“浪子回头”故事模式的发展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