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垮梁子滑坡地下水作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近水平岩层滑坡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滑坡地下水作用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降雨入渗作用下边坡现场监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16-24页 |
2.1 气象水文 | 第16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16-18页 |
2.3 地层岩性 | 第18-19页 |
2.4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19-20页 |
2.4.1 地质构造特征 | 第19页 |
2.4.2 地震 | 第19-20页 |
2.5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0-24页 |
2.5.1 含水层特征 | 第21-22页 |
2.5.2 地下水运移特征 | 第22-24页 |
第3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 | 第24-38页 |
3.1 滑坡基本特征 | 第24-31页 |
3.1.1 滑坡I区基本特征 | 第24-28页 |
3.1.2 滑坡II区基本特征 | 第28-30页 |
3.1.3 滑坡III区基本特征 | 第30-31页 |
3.2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 第31-38页 |
3.2.1 滑坡滑动前的地表特征 | 第31-32页 |
3.2.2 滑坡滑动后的地表特征 | 第32页 |
3.2.3 滑坡现阶段的变形特征 | 第32-33页 |
3.2.4 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 第33-38页 |
第4章 现场监测及地下水流速流向测定 | 第38-56页 |
4.1 现场监测 | 第38-47页 |
4.1.1 降雨量监测数据分析 | 第38-41页 |
4.1.2 深部与地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 | 第41-43页 |
4.1.3 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分析 | 第43-47页 |
4.2 地下水流速流向测定 | 第47-56页 |
4.2.1 试验原理与方案 | 第48-49页 |
4.2.2 流向与流速确定 | 第49-50页 |
4.2.3 测量成果及分析 | 第50-56页 |
第5章 现阶段滑坡地下水作用及变形机理研究 | 第56-65页 |
5.1 现阶段滑坡主滑方向成因研究 | 第56-57页 |
5.2 蠕滑变形机理研究 | 第57-59页 |
5.3 暴雨条件下地下水作用研究 | 第59-65页 |
5.3.1 滑坡地下水含水介质特征 | 第60-61页 |
5.3.2 滑坡地下水流动系统 | 第61页 |
5.3.3 滑坡地下水运动特征 | 第61-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