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肌疾病论文

大鼠心肌缺血模型中C反应蛋白与miR-21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异甜菊醇钠的保护作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心血管疾病及心肌梗死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第13-14页
    1.2 心肌缺血中CRP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1 CRP的生物合成和生物特性第14页
        1.2.2 CRP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心肌缺血中miRNAs的研究进展第15-20页
        1.3.1 miRNA的作用机理第15-16页
        1.3.2 心肌缺血与miRNA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第16-20页
        1.3.3 miRNAs作为心肌缺血的治疗靶标第20页
    1.4 异甜菊醇钠对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第20-21页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第21-23页
        1.5.1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5.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和边缘区的确定第23-38页
    2.1 引言第23-26页
        2.1.1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第23-24页
        2.1.2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成功的检测第24页
        2.1.3 通过HE染色确定大鼠心脏的边缘区以及计算梗死面积第24-26页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6-28页
        2.2.1 实验材料第26-27页
        2.2.2 实验仪器第27-28页
    2.3 实验方法第28-31页
        2.3.1 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第28-29页
        2.3.2 心脏取材第29页
        2.3.3 Evans Blue结合TTC染色第29-30页
        2.3.4 蜡块切片第30页
        2.3.5 HE染色第30-31页
        2.3.6 统计学分析第31页
    2.4 实验结果第31-35页
        2.4.1 建立动物模型时实时监测的心电图第31-32页
        2.4.2 Evans Blue结合TTC染色结果第32-33页
        2.4.3 HE染色确定特殊区域及大鼠梗死面积和边缘区面积的计算结果第33-35页
    2.5 讨论第35-37页
        2.5.1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评价第35页
        2.5.2 边缘区的鉴定及边缘区面积 %的比较第35-36页
        2.5.3 STVNa对野生型大鼠梗死面积 %的影响第36-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CRP敲除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脏miR-21表达的影响第38-59页
    3.1 引言第38-41页
        3.1.1 miR-21在心肌缺血中的保护作用第38页
        3.1.2 显微切割系统第38-40页
        3.1.3 CRP敲除大鼠第40-41页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1-42页
        3.2.1 实验材料第41页
        3.2.2 实验仪器第41-42页
    3.3 实验方法第42-47页
        3.3.1 大鼠鼠尾DNA的提取:第42-43页
        3.3.2 Elisa测定大鼠血浆中CRP的表达量第43页
        3.3.3 冰冻切片与染色第43-44页
        3.3.4 LCM捕获细胞群第44页
        3.3.5 总RNA的提取第44-45页
        3.3.6 反转录第45页
        3.3.7 荧光定量PCR第45-46页
        3.3.8 天狼猩红染色第46页
        3.3.9 统计学分析第46-47页
    3.4 实验结果第47-57页
        3.4.1 CRP敲除大鼠基因测序和ELISA定量结果第47-48页
        3.4.2 LCM的捕获及总RNA的提取浓度第48-50页
        3.4.3 探针法定量miR-21的结果第50-54页
        3.4.4 天狼猩红染色分析野生型组非梗死区心肌纤维化程度第54-57页
    3.5 讨论第57-58页
        3.5.1 野生型大鼠手术组各区域与假手术组的miR-21的表达量比较第57页
        3.5.2 CRP敲除后对心肌缺血各个区域的miR-21表达量的影响第57页
        3.5.3 CRP敲除对大鼠心肌缺血后非梗死区心肌纤维化的影响第57-58页
    3.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STVNa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脏miR-21表达的影响第59-66页
    4.1 引言第59页
        4.1.1 STVNa在大鼠心肌缺血模型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第59页
        4.1.2 缺血预处理在心肌缺血中的保护作用第59页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9-60页
        4.2.1 实验材料第59-60页
        4.2.2 实验仪器第60页
    4.3 实验方法第60-61页
        4.3.1 冰冻切片与染色第60页
        4.3.2 LCM捕获细胞群第60页
        4.3.3 总RNA的提取第60页
        4.3.4 反转录第60-61页
        4.3.5 荧光定量PCR第61页
        4.3.6 天狼猩红染色第61页
        4.3.7 统计学分析第61页
    4.4 实验结果第61-64页
        4.4.1 野生型手术给药组大鼠各个区域的总RNA提取量第61页
        4.4.2 探针法定量miR-21的结果第61-62页
        4.4.3 天狼猩红染色分析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纤维化程度第62-64页
    4.5 讨论第64页
        4.5.1 STVNa逆转野生型大鼠梗死区中miR-21的表达量第64页
        4.5.2 STVNa对野生型大鼠心肌缺血后非梗死区心肌纤维化的影响第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结论第66页
    创新之处第66页
    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附件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学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功能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