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以磺酸基为配体的阳离子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水中高氯酸盐的去除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9页
    1.1 水体中高氯酸根阴离子的来源、危害及当今污染现状第15-21页
        1.1.1 水体中高氯酸根阴离子的来源第15页
        1.1.2 水体中高氯酸根阴离子的危害第15-16页
        1.1.3 水体中高氯酸根阴离子的污染现状第16-17页
        1.1.4 水体中高氯酸根阴离子检测方法及处理技术第17-21页
    1.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的理化性质及发展过程。第21-24页
        1.2.1 MOFs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第22页
        1.2.2 MOFs材料的发展过程第22页
        1.2.3 MOFs材料的应用现状第22-24页
    1.3 阳离子型MOFs材料的结构特点及研究现状第24-25页
        1.3.1 阳离子型MOFs材料的结构特点第24-25页
        1.3.2 阳离子型MOFs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5页
    1.4 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与项目资助来源第25-27页
        1.4.1 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5-26页
        1.4.2 该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6-27页
        1.4.3 该课题的项目资助来源第27页
    1.5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二章 两种阳离子型MOFS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29-39页
    2.1 实验试剂药品与器材设备第29-31页
        2.1.1 实验试剂与药品第29-30页
        2.1.2 实验器材与设备第30-31页
    2.2 实验过程第31-32页
        2.2.1 两种阳离子型MOFs材料的制备过程第31页
        2.2.2 两种阳离子型MOFs材料的表征方法第31-32页
    2.3 两种阳离子型MOFs材料的表征结果分析第32-37页
        2.3.1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第32-34页
        2.3.2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4-35页
        2.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5-36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36-37页
        2.3.5 Zeta电位分析第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两种阳离子型MOFS对高氯酸根的去除研究第39-56页
    3.1 实验药品与设备第39-40页
        3.1.1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39页
        3.1.2 实验仪器设备第39-40页
    3.2 实验操作过程第40-41页
        3.2.1 ClO_4~-模拟水样及辅助溶液的配置第40页
        3.2.2 ClO_4~-去除实验操作步骤第40-41页
    3.3 两种阳离子型MOFs材料对水中ClO_4~-的去除机理分析第41-47页
        3.3.1 材料投加量对ClO_4~-去除率/吸附容量的影响第41-42页
        3.3.2 pH对ClO_4~-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3.3.3 两种阳离子型MOFs对ClO_4~-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第43-44页
        3.3.4 两种阳离子型MOFs对ClO_4~-的吸附等温模型第44-46页
        3.3.5 不同温度对ClO_4~-去除过程的影响及吸附热力学模型第46-47页
    3.4 两种阳离子型MOFs材料反应前后的对比表征分析第47-54页
        3.4.1 两种材料反应前后SEM对比第47-48页
        3.4.2 两种材料反应后EDS分析第48-50页
        3.4.3 两种材料反应前后Zeta电位分析第50-51页
        3.4.4 两种材料反应前后FTIR对比分析第51-52页
        3.4.5 两种材料反应前后XRD对比分析第52-53页
        3.4.6 两种阳离子型MOFs材料对水中ClO_4~-去除潜在反应机理分析第53-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共存阴离子的选择性研究及材料的再生第56-77页
    4.1 实验药品试剂与仪器第56-57页
        4.1.1 实验药品试剂第56页
        4.1.2 实验仪器第56-57页
    4.2 实验过程第57-58页
        4.2.1 ClO_4~-及其他共存阴离子溶液原液的配置第57页
        4.2.2 共存阴离子选择性研究的实验操作步骤第57-58页
    4.3 PO43-与ClO_4~-共存体系中的选择性机理研究第58-66页
        4.3.1 多种阴离子共存体系中的选择性研究第58-59页
        4.3.2 PO43-与ClO_4~-共存体系的等温吸附研究第59-61页
        4.3.3 PO43-与ClO_4~-共存体系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61-63页
        4.3.4 PO43-与ClO_4~-共存体系的吸附热力学研究第63-65页
        4.3.5 溶液pH变化对PO_4~(3-)与ClO_4~-共存体系中吸附过程的影响第65-66页
    4.4 两种阳离子型MOFs材料反应前后的表征分析第66-69页
        4.4.1 反应后两种材料的EDS分析第66-67页
        4.4.2 反应后两种材料的元素分析第67-68页
        4.4.3 反应前后两种材料的FTIR对比分析第68-69页
        4.4.4 反应前后两种材料的XRD对比分析第69页
    4.5 两种阳离子型MOFs材料对水中无机阴离子选择性的机理分析第69-70页
    4.6 两种阳离子型MOFs材料的再生第70-75页
        4.6.1 两种阳离子型MOFs材料的再生过程第71-72页
        4.6.2 两种阳离子型MOFs材料的再生率分析第72页
        4.6.3 再生材料的表征第72-75页
    4.7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结论与展望第77-80页
参考文献第80-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附件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绿假单胞菌对水/沉积物体系BDE209-Cd2+/Pb2+复合污染的去除研究
下一篇:广东省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对PM2.5浓度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