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主要缩写符号与对照 | 第13-1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4-20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纳米材料模拟酶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纳米金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1.3.1 柠檬酸钠还原法 | 第15页 |
1.3.2 硫醇还原法 | 第15-16页 |
1.3.3 基质模板法 | 第16页 |
1.3.4 高聚物稳定法 | 第16-17页 |
1.4 纳米金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检测应用 | 第17-18页 |
1.4.1 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4.2 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本研究的设计原理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基于MT致AuNP聚集增强AuNP-Hg模拟酶活性测定MT | 第20-36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1-22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4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23-24页 |
2.3.2 紫外光谱分析 | 第24-25页 |
2.3.3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25页 |
2.3.4 XPS分析 | 第25-26页 |
2.3.5 TEM图谱分析 | 第26-27页 |
2.3.6 DLS图谱分析 | 第27-28页 |
2.3.7 实验条件优化 | 第28-33页 |
2.3.8 共存干扰物的影响 | 第33页 |
2.3.9 标准曲线、检出限及精密度 | 第33-34页 |
2.4 样品处理及分析 | 第34-35页 |
2.5 结论 | 第35-36页 |
第3章 基于rGO-AuNP-Hg的模拟酶催化性能研究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36-38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3.3.1 rGO-AuNPs-Hg模拟酶活性研究 | 第38-39页 |
3.3.2 DLS实验和Zata电位 | 第39-40页 |
3.3.3 TEM实验 | 第40-41页 |
3.3.4 FIRT实验 | 第41-42页 |
3.3.5 XPS实验 | 第42页 |
3.3.6 rGO-AuNPs-Hg模拟酶的催化动力学研究 | 第42-44页 |
3.3.7 rGO-AuNPs-Hg模拟酶与HRP活性对比 | 第44-46页 |
3.3.8 其它金属离子对rGO-AuNPs模拟酶活性的影响 | 第46页 |
3.4 结论 | 第46-48页 |
第4章 基于rGO-AuNPs-Hg模拟酶的葡萄糖可视化检测方法研究 | 第48-58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49-50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6页 |
4.3.1 实验原理 | 第50-51页 |
4.3.2 紫外光谱特征 | 第51页 |
4.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1-55页 |
4.3.4 糖类物质的影响 | 第55页 |
4.3.5 标准曲线、检出限和精密度 | 第55-56页 |
4.4 样品分析 | 第56页 |
4.5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71页 |
综述 | 第7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