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2-38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金属陶瓷简介 | 第13-18页 |
1.2.1 金属陶瓷的定义 | 第13页 |
1.2.2 金属陶瓷的研究历程 | 第13-14页 |
1.2.3 金属陶瓷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4 TiC/Ti(C,N)基金属陶瓷的微观结构 | 第16-18页 |
1.3 化学成分对TiC(N)基金属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18-25页 |
1.3.1 碳含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18-20页 |
1.3.2 TiN对TiC(N)基金属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20-21页 |
1.3.3 WC对TiC(N)基金属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21-22页 |
1.3.4 VC对TiC(N)基金属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22-23页 |
1.3.5 Mo2C对TiC(N)基金属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23-24页 |
1.3.6 其他碳化物添加剂对TiC(N)基金属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24-25页 |
1.4 复式碳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25-31页 |
1.4.1 碳热还原法 | 第26-27页 |
1.4.2 预合金化法 | 第27-28页 |
1.4.3 高能球磨法 | 第28-29页 |
1.4.4 热压烧结法 | 第29页 |
1.4.5 燃烧合成法 | 第29-31页 |
1.5 复式碳化物第一性原理的研究现状 | 第31-35页 |
1.5.1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简介 | 第31页 |
1.5.2 Material Studio(MS)简介 | 第31-32页 |
1.5.3 固溶体型碳化物结构与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第32-35页 |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5-38页 |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5-36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2 电弧熔炼法制备(Ti,Mo)C的实验研究 | 第38-54页 |
2.1 实验原料与研究方法 | 第38-42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38页 |
2.1.2 (Ti,Mo)C的制备工艺 | 第38-39页 |
2.1.3 (Ti,Mo)C的性能检测及组织分析方法 | 第39-42页 |
2.2 电弧熔炼法制备(Ti_(1-x)Mo_x)C的试验结果 | 第42-52页 |
2.2.1 铸态样品形貌及晶体结构 | 第42-44页 |
2.2.2(Ti_(1-x)Mo_x)C的密度及力学性能 | 第44-46页 |
2.2.3 (Ti_(1-x)Mo_x)C的微观组织及断口观察 | 第46-49页 |
2.2.4 电弧熔炼法制备(Ti_(1-x)Mo_x)C的反应机理 | 第49-5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3 (Ti_(8-x)Mo_x)C_8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第54-66页 |
3.1 计算方法 | 第54-55页 |
3.1.1 结构模型构建 | 第54页 |
3.1.2 计算参数选择 | 第54-55页 |
3.2 (Ti_(8-x)Mo_x)C_8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55-65页 |
3.2.1 (Ti_(8-x)Mo_x)C_8晶体结构模型计算 | 第55-58页 |
3.2.2 (Ti_(8-x)Mo_x)C_8弹性性质的计算 | 第58-60页 |
3.2.3 (Ti_(8-x)Mo_x)C_8态密度的计算 | 第60-64页 |
3.2.4 (Ti_(8-x)Mo_x)C_8差分电荷密度的计算 | 第64-6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4 电弧熔炼法制备(Ti,V)C的实验研究 | 第66-78页 |
4.1 引言 | 第66页 |
4.2 实验原料与研究方法 | 第66-67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66页 |
4.2.2 (Ti,V)C的制备工艺 | 第66页 |
4.2.3 (Ti,V)C的性能检测及显微组织分析方法 | 第66-67页 |
4.3 电弧熔炼法制备(Ti_(1-x)V_x)C的试验结果 | 第67-76页 |
4.3.1 铸态样品形貌及晶体结构 | 第67-69页 |
4.3.2 (Ti_(1-x)V_x)C的密度及力学性能 | 第69-71页 |
4.3.3 (Ti_(1-x)V_x)C的微观组织及断口观察 | 第71-74页 |
4.3.4 电弧熔炼法制备(Ti_(1-x)V_x)C的反应机理 | 第74-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5 (Ti_(8-x)V_x)C_8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第78-90页 |
5.1 计算方法 | 第78页 |
5.1.1 结构模型构建 | 第78页 |
5.1.2 计算参数选择 | 第78页 |
5.2 (Ti_(8-x)V_x)C_8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78-88页 |
5.2.1 (Ti_(8-x)V_x)C_8晶体结构模型计算 | 第78-81页 |
5.2.2 (Ti_(8-x)V_x)C_8弹性性质的计算 | 第81-83页 |
5.2.3 (Ti_(8-x)V_x)C_8态密度的计算 | 第83-86页 |
5.2.4(Ti_(8-x)V_x)C_8差分电荷密度的计算 | 第86-8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6 电弧熔炼法制备(Ti,W)C的实验研究 | 第90-102页 |
6.1 引言 | 第90页 |
6.2 实验原料与研究方法 | 第90-91页 |
6.2.1 实验原料 | 第90页 |
6.2.2 (Ti,W)C的制备工艺 | 第90页 |
6.2.3 (Ti,W)C的性能检测及显微组织分析方法 | 第90-91页 |
6.3 电弧熔炼法制备(Ti_(1-x)W_x)C的试验结果 | 第91-100页 |
6.3.1 铸态样品形貌及晶体结构 | 第91-93页 |
6.3.2 (Ti_(1-x)W_x)C的密度及力学性能研究 | 第93-95页 |
6.3.3 (Ti_(1-x)W_x)C的显微组织及断口观察 | 第95-98页 |
6.3.4 电弧熔炼法制备(Ti_(1-x)W_x)C的反应机理 | 第98-10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7 (Ti_(8-x)W_x)C_8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第102-112页 |
7.1 计算方法 | 第102页 |
7.1.1 结构模型构建 | 第102页 |
7.1.2 计算参数选择 | 第102页 |
7.2 (Ti_(8-x)W_x)C_8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1页 |
7.2.1 (Ti_(8-x)W_x)C_8晶体结构模型计算 | 第102-105页 |
7.2.2 (Ti_(8-x)W_x)C_8弹性性质的计算 | 第105-107页 |
7.2.3 (Ti_(8-x)W_x)C_8态密度的计算 | 第107-110页 |
7.2.4 (Ti_(8-x)W_x)C_8差分电荷密度的计算 | 第110-111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8 结论 | 第112-116页 |
8.1 论文工作总结及创新点 | 第112-114页 |
8.2 不足之处及工作展望 | 第114-116页 |
致谢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2页 |
附录A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