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7页 |
第三节 研究路径和方法 | 第17-19页 |
一、研究路径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19-20页 |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9页 |
二、研究工具的创新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信息公开相关文献综述 | 第20-27页 |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0-22页 |
一、不同的研究视角 | 第20-21页 |
二、影响因素研究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2-24页 |
一、不同的研究视角 | 第22-23页 |
二、影响因素研究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研究评述 | 第24-26页 |
一、我国污染源信息公开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二、我国污染源信息公开影响因素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第四节 研究问题的界定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基础和理论模型构建 | 第27-31页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第27-29页 |
一、H1:污染源信息公开与人均GDP显著相关 | 第27页 |
二、H2:污染源信息公开与高等教育水平显著相关 | 第27-28页 |
三、H3:污染源信息公开与就业率显著相关 | 第28页 |
四、H3:污染源信息公开与互联网普及率显著相关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污染源信息公开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模型 | 第29-31页 |
一、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理论模型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第31-47页 |
第一节 研究数据获取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变量测定 | 第32-33页 |
一、因变量 | 第32页 |
二、自变量 | 第32-33页 |
三、统计分析方法 | 第33页 |
第三节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33-47页 |
一、描述分析 | 第33-34页 |
二、污染源信息公开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34-47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47-66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一、污染源信息公开与人均GDP、教育水平、互联网普及率间关系 | 第47页 |
二、污染源信息公开与就业率之间的关系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完善污染源信息公开的政策建议 | 第48-64页 |
一、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第48-51页 |
二、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 第51-56页 |
三、大力支持网络发展,提高互联网普及率 | 第56-60页 |
四、完善污染源信息公开制度 | 第60-64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4-66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65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