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Ⅷ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

α-Fe2O3电极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51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光电化学分解水电池的基本结构及其原理第14-21页
        1.2.1 光电化学分解水电池的基本结构第14-15页
        1.2.2 光电化学分解水电池的类型及工作原理第15-21页
    1.3 光电化学分解水电池的评价参数第21-23页
        1.3.1 太阳能到氢能的转化效率(STH)第21-22页
        1.3.2 外加偏压下的入射光到光电流转化效率(ABPE)第22-23页
    1.4 α-Fe_2O_3光电极的研究现状第23-39页
        1.4.1 α-Fe_2O_3电极的制备方法第25-27页
        1.4.2 抑制体相复合第27-37页
        1.4.3 抑制表面复合第37-38页
        1.4.4 抑制α-Fe_2O_3与FTO界面处的复合第38-39页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第39-40页
    1.6 本文的创新点第40页
    参考文献第40-5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51-61页
    2.1 主要实验试剂第51页
    2.2 α-Fe_2O_3电极的物性表征第51-54页
        2.2.1 拉曼光谱仪(Raman)第51页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第51-52页
        2.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第52页
        2.2.4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52-53页
        2.2.5 荧光光谱仪(PL)第53页
        2.2.6 X射线衍射仪(XRD)第53页
        2.2.7 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质谱仪(ICP-MS)第53-54页
    2.3 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4-58页
        2.3.1 循环伏安测试(i-v)第54页
        2.3.2 计时安培测试(i-t)第54页
        2.3.3 Mott-Schottky测试第54-55页
        2.3.4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测试第55页
        2.3.5 电化学活性面积测试第55-56页
        2.3.6 量子效率测试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第三章 Ti掺杂保护的透明α-Fe_2O_3电极的水热法制备第61-79页
    3.1 引言第61-62页
    3.2 实验部分第62-64页
        3.2.1 α-Fe_2O_3电极的制备第62-63页
        3.2.2 样品的表征第63-64页
        3.2.3 光电化学表征第6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4-75页
        3.3.1 Ti离子对α-Fe_2O_3生长的保护作用第64-70页
        3.3.2 掺杂效应第70-72页
        3.3.3 α-Fe_2O_3样品的光电化学性质第72-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第四章 通过抑制逆反应来降低α-Fe_2O_3电极的开启电势第79-103页
    4.1 引言第79-80页
    4.2 实验部分第80-82页
        4.2.1 α-Fe_2O_3薄膜电极的制备及表面腐蚀过程第80-81页
        4.2.2 α-Fe_2O_3样品的表征第81页
        4.2.3 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第81-8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2-100页
        4.3.1 电极样品的物性表征第82-83页
        4.3.2 表面腐蚀对α-Fe_2O_3电极样品开启电势的影响第83-84页
        4.3.3 腐蚀对α-Fe_2O_3样品的影响第84-91页
        4.3.4 开启电势负移的机理第91-99页
        4.3.5 α-Fe_2O_3电极的光电化学稳定性第99-100页
    4.4 本章小结第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3页
第五章 表面异质结的构筑及其对α-Fe_2O_3电极性能的影响第103-119页
    5.1 引言第103-104页
    5.2 实验过程第104-105页
        5.2.1 Ti~(4+)掺杂α-Fe_2O_3电极的制备及异质结的构筑第104页
        5.2.2 样品表征第104-105页
        5.2.3 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第10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5-115页
        5.3.1 样品的物性表征第105-109页
        5.3.2 样品的光电化学测试第109-113页
        5.3.3 开启电势负移的原因第113-115页
        5.3.4 Cr~(3+)掺杂SrTiO_3/α-Fe_2O_3异质结电极的稳定性测试第115页
    5.4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9-123页
    6.1 主要结论第119-120页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第120-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奖励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鱼小池效应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基于横向调查和纵向追踪研究
下一篇:界面核酸分子构象变化及生物传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