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9-12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可能的贡献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3 可能的贡献 | 第13-14页 |
第2章 我国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背景分析 | 第14-19页 |
2.1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2.2 我国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分析 | 第16-17页 |
2.2.1 煤炭资源逐步枯竭 | 第16页 |
2.2.2 煤炭行业进入寒冬期 | 第16页 |
2.2.3 多元化经营可以发挥协同效应 | 第16页 |
2.2.4 多元化经营利于安置富余人员 | 第16-17页 |
2.3 我国上市煤企多元化经营状况概况 | 第17-19页 |
2.3.1 我国上市煤企情况概述 | 第17页 |
2.3.2 我国上市煤企多元化的行业选择 | 第17-18页 |
2.3.3 我国上市煤企多元化经营路径选择 | 第18-19页 |
第3章 我国上市煤企多元化经营绩效分析-基于行业视角 | 第19-28页 |
3.1 相关多元化行业经营绩效分析 | 第19-23页 |
3.1.1 电力行业 | 第19-20页 |
3.1.2 煤焦化行业 | 第20-21页 |
3.1.3 运输物流行业 | 第21-23页 |
3.2 非相关多元化行业经营绩效分析 | 第23-27页 |
3.2.1 建材行业 | 第23页 |
3.2.2 房地产建筑行业 | 第23-24页 |
3.2.3 财务公司 | 第24-25页 |
3.2.4 高新技术行业 | 第25-26页 |
3.2.5 商贸服务行业 | 第26-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煤企多元化经营绩效分析-基于区域视角 | 第28-47页 |
4.1 上市煤企多元化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 第28-29页 |
4.2 第一区域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分析 | 第29-31页 |
4.2.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29-30页 |
4.2.2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0页 |
4.2.3 营运能力分析 | 第30-31页 |
4.2.4 发展能力分析 | 第31页 |
4.3 第二区域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分析 | 第31-35页 |
4.3.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2-33页 |
4.3.2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3-34页 |
4.3.3 营运能力分析 | 第34-35页 |
4.3.4 成长能力分析 | 第35页 |
4.4 第三区域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分析 | 第35-41页 |
4.4.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6-38页 |
4.4.2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8-39页 |
4.4.3 营运能力分析 | 第39-40页 |
4.4.4 成长能力分析 | 第40-41页 |
4.5 区域间财务状况对比 | 第41-46页 |
4.5.1 区域间盈利能力对比 | 第41-42页 |
4.5.2 区域间偿债能力对比 | 第42-44页 |
4.5.3 区间域营运能力对比 | 第44-45页 |
4.5.4 区域间成长能力对比 | 第45-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第47-52页 |
5.1 我国上市煤企多元化经营绩效分析结论 | 第47页 |
5.2 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原因 | 第47-49页 |
5.2.1 宏观经济原因 | 第47-48页 |
5.2.2 企业自身原因 | 第48-49页 |
5.2.3 政府原因 | 第49页 |
5.3 建议 | 第49-52页 |
5.3.1 企业角度 | 第49-51页 |
5.3.2 政府角度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