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

我国研究生奖助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部分 引言第9-15页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一)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一) 已有研究成果概况第10-12页
  (二)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第12-13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一) 研究思路第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14页
 四、研究的可能创新点第14页
 五、研究的局限第14-15页
第二部分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9页
 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第15页
 二、导师资助制第15-16页
 三、奖学金第16页
 四、助学金第16-17页
 五、助学贷款第17-18页
 六、"三助"第18页
 七、研究生奖助制度第18-19页
第三部分 研究生奖助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9-24页
 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第19-20页
 二、教育机会公平理论第20-21页
 三、激励理论第21-22页
  (一) 内在激励第21页
  (二) 外在激励第21-22页
 四、人力资本理论第22-24页
第四部分 我国研究生奖助制度现状分析第24-33页
 一、我国研究生奖助制度的发展历程第24-30页
  (一) 人民助学金制度阶段第24-25页
  (二) 奖学金制度试行阶段第25-26页
  (三) 奖学金制度正式实行阶段第26-27页
  (四) 提高奖学金标准与奖助方式多元化的阶段第27-29页
  (五)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奖助学金改革试点阶段第29-30页
 二、我国研究生奖助制度的成效第30-33页
  (一) 过去的综合成效第30页
  (二)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研究生奖助制度取得的新成效——以L大学为例第30-33页
第五部分 我国研究生奖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33-38页
 一、未改革的研究生奖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老问题第33-36页
  (一) 奖助学金种类单一,奖助面与奖助力度之间的关系不平衡第33-34页
  (二) 资金来源不广第34-35页
  (三) 管理体制滞后第35-36页
 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奖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新问题第36-38页
  (一) 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奖助金额级差过大,造成功利倾向等负面效应第36-37页
  (二) 改革后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第37-38页
第六部分 国外研究生奖助制度的特点及启示第38-45页
 一、国外研究生奖助制度的基本介绍第38-41页
  (一) 美国研究生奖助制度第38-39页
  (二) 英国研究生奖助制度第39-40页
  (三) 日本研究生奖助制度第40-41页
 二、国外研究生奖助制度的特点第41-43页
  (一) 资金来源丰富,渠道广泛第41-42页
  (二) 奖助学金的种类很多、金额很高,覆盖面很广第42页
  (三) 奖助学金的申请和评定公平、客观第42页
  (四) 针对性强,能充分满足奖助学金设立主体的人才培养需求第42-43页
  (五) 灵活的管理制度第43页
 三、国外研究生奖助制度的启示第43-45页
  (一) 政府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第43页
  (二) 应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助学贷款制度第43页
  (三) 按地区和家庭收入差异调整奖助力度第43-44页
  (四) 要有专门的评定和管理机构负责奖助学金的相关事宜第44-45页
第七部分 完善我国研究生奖助制度的对策第45-49页
 一、加大财政拨款力度第45页
 二、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奖助学金种类第45-46页
  (一) 不断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第45-46页
  (二) 要灵活设置和增加研究生奖助学金的种类第46页
 三、调整奖助学金的比例额度,尤其应提高博士生奖助学金的比例额度第46-47页
 四、设立专门的奖助学金管理与评定机构,改进奖助学金的评定方法第47页
 五、通过灵活发放贷款、延长还贷时间等措施进一步改进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第47-49页
附录第49-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等理科教育与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甘肃省高等教育现代化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