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导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0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0-12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2.1.1 风险管理 | 第12页 |
2.1.2 食品安全 | 第12-13页 |
2.1.3 公共治理 | 第13页 |
2.2 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2.2.1 风险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14页 |
2.2.2 现代风险管理的特征及原则分析 | 第14-15页 |
2.2.3 风险管理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分析 | 第15-16页 |
2.2.4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法律基础分析 | 第16页 |
2.3 公共治理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3.1 食品安全治理 | 第16-17页 |
2.3.2 出口食品安全与国内食品安全差异性分析 | 第17-18页 |
2.3.3 公共治理在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 第18-20页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2.4.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20-21页 |
2.4.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21-23页 |
2.4.3 述评 | 第23-24页 |
3 安徽省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3.1 安徽省食品出口现状 | 第24页 |
3.2 安徽省出口食品风险管理概述 | 第24-25页 |
3.3 安徽省出口食品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3.3.1 风险信息投入不足 | 第25-26页 |
3.3.2 风险分析体系主体单一 | 第26页 |
3.3.3 风险管理人才储备不足 | 第26-27页 |
3.3.4 内外销食品的多重监管 | 第27页 |
3.3.5 认证认可与贸易性技术壁垒的对立 | 第27-28页 |
4 基于风险矩阵法的安徽省出口食品风险评估研究——以腌渍猪肠衣为例 | 第28-36页 |
4.1 风险评估基本过程 | 第28页 |
4.2 风险矩阵法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介绍 | 第28-31页 |
4.3 安徽省出口腌渍猪肠衣的风险评估 | 第31-34页 |
4.3.1 出口腌渍猪肠衣基本情况 | 第31页 |
4.3.2 产品中风险项目的评估 | 第31-33页 |
4.3.3 风险管理措施 | 第33-34页 |
4.3.4 风险管理措施调整原则 | 第34页 |
4.4 案例小结 | 第34-36页 |
5 完善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 第36-40页 |
5.1 发挥检验检疫管理职能,全面实施风险管理 | 第36页 |
5.2 发挥市场在出口食品安全中的自主调节作用 | 第36-38页 |
5.3 建立检验检测大数据共享平台 | 第38页 |
5.4 推动认证认可国际互认 | 第38-39页 |
5.5 推动管检分离,建立完善第三方采信制度 | 第39页 |
5.6 促进内外销食品“同线同标同质”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