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引言 | 第11-24页 |
| 1 原料纤维素 | 第13-14页 |
| 2 纤维素乙醇工业的明星菌株 | 第14-17页 |
| ·热纤梭菌——效率极高的纤维素分解嗜热厌氧梭菌 | 第15-16页 |
| ·解纤维梭菌——纤维素乙醇研究的模式菌株 | 第16页 |
| ·纤维小体(cellulosome) | 第16-17页 |
| 3 热纤梭菌对纤维素的降解途径 | 第17-19页 |
| 4 厌氧梭菌转化的手段及质粒载体 | 第19-21页 |
| ·电转化构建基因工程菌的探索 | 第19-21页 |
| ·超声转化的探索 | 第21页 |
| 5 热纤梭菌的遗传改造策略 | 第21-24页 |
| ·代谢通路基因改造的可行性 | 第22页 |
| ·乙醇耐受菌株的诱变筛选 | 第22-24页 |
| 第一章 热纤梭菌LQR1 纤维小体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24-3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 ·材料 | 第25页 |
| ·纤维小体的提取及其活性测定 | 第25-26页 |
| ·有机酸、糠醛、酚和乙醇、有机酸对纤维小体活性的影响 | 第26页 |
| ·纤维小体的热稳定性 | 第26-27页 |
| ·热纤梭菌JYT01 在外加甲酸盐、乙酸盐、乳酸盐时对纤维素的降解 | 第27页 |
| ·发酵罐中,热纤梭菌JYT01 单菌培养的乙醇发酵 | 第27页 |
| 2 结果及讨论 | 第27-36页 |
| ·pH及温度对纤维小体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有机酸离子对纤维小体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28-30页 |
| ·有机酸对纤维小体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 ·乙醇、糠醛和酚对纤维小体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 ·纤维小体和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 | 第33-35页 |
| ·不调节pH值时,热纤梭菌JYT01 在Hungate密封管中对纤维素的降解 | 第35-36页 |
| ·控制反应液pH值,进行热纤梭菌JYT01 的纤维素发酵 | 第36页 |
| 3 结论 | 第36-37页 |
| 第二章 热纤梭菌LQR1 的遗传转化研究 | 第37-4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 ·培养基、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38页 |
| ·质粒及其转化鉴定 | 第38-39页 |
| ·在GS-2 培养液中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9页 |
| ·电转化 | 第39-40页 |
| ·转化子的鉴定 | 第40-41页 |
| ·解纤维梭菌H10 的基因敲除的准备 | 第41页 |
| ·热纤梭菌LQR1 原生质体制备 | 第41-42页 |
| 2 结果及讨论 | 第42-48页 |
| ·在GS-2 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 | 第42页 |
| ·以荧光标记葡聚糖对热纤梭菌LQR1 的电转化 | 第42-44页 |
| ·以pIKM1 对热纤梭菌LQR1 的电转化中转化子的鉴定 | 第44-45页 |
| ·以pIKM1 质粒对解纤维梭菌H10 的电转化中转化子的鉴定 | 第45-46页 |
| ·热纤梭菌LQR1 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46-48页 |
| 3 结论 | 第48-49页 |
| 第三章 热纤梭菌LQR1 的乙醇耐受研究 | 第49-5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 ·菌株、培养条件及材料 | 第49页 |
| ·热纤梭菌LQR1 乙醇耐受菌株的诱变筛选 | 第49-50页 |
| ·热纤梭菌野生菌及突变株的形态观察 | 第50页 |
| ·突变株的乙醇耐受性考察 | 第50页 |
| ·突变株纤维素发酵特性的考察 | 第50-51页 |
| ·热纤梭菌LQR1 野生菌及三突变株膜蛋白图谱的比较 | 第51-52页 |
| 2 结果及讨论 | 第52-58页 |
| ·热纤梭菌LQR1 乙醇耐受突变株 | 第52-53页 |
| ·热纤梭菌LQR1 野生菌及突变株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53页 |
| ·热纤梭菌LQR1 野生菌及突变株的乙醇耐受性考察 | 第53-56页 |
| ·乙醇耐受突变株的纤维素发酵特点 | 第56-57页 |
| ·比较热纤梭菌LQR1 野生菌及三突变株膜蛋白图谱 | 第57-58页 |
| 3 总结 | 第58-59页 |
| 全文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论文及专利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