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论文

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权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导论第12-18页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第12-13页
    (二) 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5-16页
        1. 文献研究法第15页
        2. 历史研究法第15-16页
        3. 比较研究法第16页
        4. 实证研究法第16页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16-18页
        1.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6页
        2.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6-18页
一、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权制度的理论渊源第18-24页
    (一) 人身特别保护权的含义第18-19页
    (二) 人身特别保护权的起源第19-20页
        1. 人身特别保护权的初步确立第19-20页
        2. 人身特别保护权的正式确立第20页
    (三) 人身特别保护权的发展第20-23页
        1. 人身特别保护权的发展模式第20-21页
        2. 人身特别保护权在我国的演进第21-23页
    (四) 人身特别保护权的价值第23-24页
        1. 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代表职责第23-24页
        2. 保障权力机关正常运作第24页
二、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权制度的文本分析第24-32页
    (一) 人身特别保护权的适用对象第24-25页
    (二) 人身特别保护权的适用时间第25-27页
    (三) 人身特别保护权的适用范围第27-29页
        1. 适用范围第27-28页
        2. 例外规定第28-29页
    (四) 人身特别保护权适用中的许可程序第29-32页
        1. 提请许可主体第29-30页
        2. 许可审查机关第30-31页
        3. 许可审查程序第31-32页
三、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2-38页
    (一) 许可审查主体存在的问题第32-35页
        1. 许可审查主体实践中操作性不强第32-33页
        2. 许可权下放于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于法无据第33页
        3. 身兼多级人大代表如何许可缺乏法律规定第33-34页
        4. 对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和乡级人大代表不平等对待第34-35页
    (二) 许可审查缺乏程序性规范第35-36页
        1. 执行机关提请许可在程序上存在的问题第35页
        2. 人大主席团或人大常委会在许可审查上存在的问题第35-36页
    (三) 人身特别保护权缺乏救济机制第36-37页
        1. 涉案代表的权利保障不足第36页
        2. 提请机关的许可请求被否决缺乏救济机制第36-37页
    (四) 对人身特别保护权的认识存在偏差第37-38页
四、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权制度的完善第38-47页
    (一) 规范人身特别保护权的适用范围第38-40页
        1. 规范人身特别保护权适用的主体范围第38-39页
        2. 明确人身特别保护权适用的事项范围第39页
        3. 明确人身特别保护权适用的时间范围第39-40页
    (二) 规范人身特别保护权的操作机制第40-42页
        1. 规范人身特别保护权的提请程序第40-41页
        2. 规范人身特别保护权的许可审查程序第41-42页
    (三) 建立人身特别保护权的救济机制第42-44页
        1. 提请机关对不予许可决定不服的救济途径第42-43页
        2. 建立涉案人大代表的权利保障机制第43-44页
    (四) 以人身特别保护权为切入点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第44-47页
        1. 选举高素质人大代表第44-45页
        2. 加强人大代表对人身特别保护权的认识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注释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麻城家谱研究
下一篇:《容斋随笔》两汉史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