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型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以高淳县漆桥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1.2.1 古村落 | 第11-12页 |
1.2.2 乡村旅游 | 第12页 |
1.2.3 乡村 | 第12页 |
1.2.4 乡村性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3-17页 |
1.3.1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2 乡村性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的经验和启示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4 研究创新 | 第19-20页 |
2 乡村性评价模型构建及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2.1 模型构建 | 第20-22页 |
2.1.1 模型构建的原则 | 第20-21页 |
2.1.2 量测指标的构成 | 第21-22页 |
2.1.3 量测指标的选取 | 第2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2.2.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2-23页 |
2.2.2 熵权法 | 第23页 |
2.2.3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23-24页 |
2.2.4 模糊评价法得出最终结果 | 第24-26页 |
3 漆桥古村落乡村性评价实证研究 | 第26-36页 |
3.1 漆桥古村落概况 | 第26-27页 |
3.2 数据搜集与处理 | 第27-29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29-34页 |
3.3.1 计算隶属度 | 第29页 |
3.3.2 计算各级指标熵值Hj及权重Wj | 第29-32页 |
3.3.3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值E | 第32-34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4 漆桥古村落乡村性发展对策研究 | 第36-39页 |
4.1 挖掘农耕文化,增强游客体验 | 第36-37页 |
4.2 提升经营水平,实现协调发展 | 第37页 |
4.3 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游客满意度 | 第37-38页 |
4.4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 第38-3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5.1 结论 | 第39-40页 |
5.2 不足和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47-48页 |
附录A | 第48-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