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杂交后代性状变异调查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1 山楂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 第9-10页 |
1.1.1 山楂种质资源的起源及分布 | 第9-10页 |
1.1.2 山楂品种选育目标 | 第10页 |
1.2 果树遗传特点 | 第10-11页 |
1.3 果树经济性状的遗传 | 第11-12页 |
1.3.1 果实颜色遗传 | 第11页 |
1.3.2 果实大小的遗传 | 第11-12页 |
1.3.3 果实品质的遗传 | 第12页 |
1.4 果树抗性遗传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5 本试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4-1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4-16页 |
2.2.1 山楂果皮颜色观测与测定 | 第14-15页 |
2.2.2 山楂果实大小调查 | 第15页 |
2.2.3 山楂果肉颜色观测 | 第15页 |
2.2.4 含酸量与含糖量测定 | 第15-16页 |
2.2.5 山楂种核及可食率调查 | 第16页 |
2.2.6 山楂叶斑病抗性调查 | 第16页 |
2.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7-34页 |
3.1 山楂果皮颜色 | 第17-20页 |
3.2 果实大小调查 | 第20-24页 |
3.3 果肉颜色调查 | 第24-26页 |
3.4 果实糖酸含量 | 第26-29页 |
3.5 山楂种核及可食率调查 | 第29-30页 |
3.6 山楂叶斑病抗性调查 | 第30-34页 |
3.6.1 山楂叶斑病遗传规律调查 | 第30-31页 |
3.6.2 山楂叶斑病斑点及落叶动态调查 | 第31-3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4-41页 |
4.1 问题 | 第34页 |
4.2 果实颜色 | 第34-35页 |
4.3 果实大小 | 第35-36页 |
4.4 果实含糖量与含酸量 | 第36-37页 |
4.5 果实种核及可食率 | 第37页 |
4.6 山楂叶斑病抗性 | 第37-38页 |
4.7 山楂杂交组合亲本的选择 | 第38-41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 | 第41-42页 |
5.1 结论 | 第41页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