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稳定器论文

基于BCD工艺的AC-DC线性稳压器设计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对照表第13-14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4-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2页
    1.1 电源管理芯片简介第18-20页
        1.1.1 应用与分类第18-19页
        1.1.2 国内外发展状况第19-20页
        1.1.3 发展趋势和前景第20页
    1.2 课题研究方向第20-21页
    1.3 章节安排第21-22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22-36页
    2.1 控制电路的电源设计方案第22-24页
        2.1.1 开关电源降压的基本原理第22页
        2.1.2 RC降压式线性稳压的工作原理第22-23页
        2.1.3 AC-DC线性稳压器的基本原理第23-24页
        2.1.4 AC-DC线性稳压器的优势第24页
    2.2 整流电路第24-26页
        2.2.1 单相半波不可控整流电路第24-25页
        2.2.2 单相全波不可控整流电路第25-26页
    2.3 DC-DC变换器第26-28页
        2.3.1 基本原理第26-28页
    2.4 线性稳压器简介第28-34页
        2.4.1 电路原理第28-29页
        2.4.2 性能指标第29-32页
        2.4.3 稳定性分析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AC-DC线性稳压器的电路设计第36-78页
    3.1 AC-DC线性稳压器的电路结构简介第36-37页
    3.2 高压启动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第37-40页
        3.2.1 电路设计指标第37页
        3.2.2 基本原理第37-38页
        3.2.3 电路分析第38-39页
        3.2.4 仿真结果第39-40页
    3.3 内部电源电路设计与仿真第40-47页
        3.3.1 电路设计指标:第40页
        3.3.2 基本原理第40-41页
        3.3.3 电路分析和仿真结果第41-47页
    3.4 带隙基准电路设计与仿真第47-58页
        3.4.1 带隙基准电压源的基本原理第47-51页
        3.4.2 带隙基准电路设计指标第51页
        3.4.3 基准电路的设计第51-58页
    3.5 零温度系数的电流源和偏置电路第58-61页
        3.5.1 零温度系数的电流源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第58-60页
        3.5.2 偏置电路的电路设计第60-61页
    3.6 线性稳压电路设计与仿真第61-68页
        3.6.1 电路设计指标第61页
        3.6.2 电路分析第61-63页
        3.6.3 仿真结果第63-68页
    3.7 保护电路第68-75页
        3.7.1 保护电路的原理第68-70页
        3.7.2 电路设计性能指标第70页
        3.7.3 保护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第70-75页
    3.8 逻辑综合控制电路设计与仿真第75-76页
        3.8.1 逻辑综合控制电路的设计第75页
        3.8.2 电路仿真第75-76页
    3.9 芯片电路第76-77页
    3.10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系统仿真第78-86页
    4.1 AC-DC线性稳压器的管脚和应用电路第78-79页
        4.1.1 AC-DC线性稳压器的管脚规划第78-79页
        4.1.2 AC-DC线性稳压器的应用电路第79页
    4.2 AC-DC线性稳压器芯片的系统仿真第79-84页
        4.2.1 系统仿真电路分析第80页
        4.2.2 仿真结果第80-84页
    4.3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五章 版图设计第86-90页
    5.1 BCD工艺第86-87页
        5.1.1 BCD工艺简介第86页
        5.1.2 BCD工艺的基本要求第86-87页
    5.2 版图设计第87-89页
        5.2.1 BCD工艺版图的基本设计流程第87页
        5.2.2 BCD工艺版图设计的注意事项第87-88页
        5.2.3 AC-DC线性稳压器芯片的版图设计第88-89页
        5.2.4 版图的验证第89页
    5.3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0-92页
    6.1 总结第90页
    6.2 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致谢第94-96页
作者简介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马睾丸发育及精子生成相关piRNA的鉴定及表达调控研究
下一篇:围产前期饲粮不同阴阳离子差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