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节 课题的选题依据 | 第8页 |
第二节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我国财经类电视谈话节目兴起发展与显现的问题 | 第10-16页 |
第一节 财经类电视谈话节目的概念 | 第10页 |
第二节 财经类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 | 第10-11页 |
一、1993年——2000年探索发展和不断壮大的时期 | 第10-11页 |
二、2000年——至今百花争放百家争鸣时期 | 第11页 |
第三节 财经类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的流行 | 第11-14页 |
一、社会需求因素 | 第11-12页 |
二、节目自身特色 | 第12-13页 |
三、制播分离因素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我国财经类电视谈话节目显现的问题 | 第14-16页 |
一、节目同质化情况越来越严重 | 第14页 |
二、财经话题选择一般,精品越来越少 | 第14页 |
三、“秀外慧中”的主持人日渐缺乏 | 第14页 |
四、人文关怀的缺失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对央视《对话》和东方卫视《波士堂》的分析 | 第16-33页 |
第一节 央视《对话》的发展及评价 | 第16-20页 |
一、《对话》的发展过程 | 第16-18页 |
二、《对话》的节目分析 | 第18-20页 |
三、《对话》的成功经验 | 第20页 |
第二节 东方卫视《波士堂》的传播价值和特色分析 | 第20-26页 |
一、《波士堂》的传播价值和特色 | 第20-24页 |
二、《波士堂》对中国财经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启示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对话》和《波士堂》的分析比较 | 第26-33页 |
一、《对话》和《波士堂》的品牌效应 | 第26-29页 |
二、《对话》和《波士堂》的不同创新点 | 第29-33页 |
第三章 中国财经类电视谈话节目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 第33-48页 |
第一节 精心挑选话题挖掘节目内涵 | 第33-37页 |
一、科学独到的节目定位 | 第33-34页 |
二、层次丰富的话题选择 | 第34-35页 |
三、重视节目的制作流程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巧妙运用和优化节目元素 | 第37-41页 |
一、道具和噱头的巧妙运用 | 第37-38页 |
二、理念的创新与探索 | 第38-40页 |
三、人性美的构建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打造节目品牌增强节目影响力 | 第41-48页 |
一、“产品为王”的品牌打造 | 第41-42页 |
二、注重培养特色的主持人 | 第42-43页 |
三、对栏目CIS战略的导入 | 第43-46页 |
四、多渠道的品牌推广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