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统筹城乡背景下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总论第11-17页
   ·研究问题及背景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第12-14页
   ·研究思路及目标第14-15页
     ·研究思路第14-15页
     ·研究目的第15页
   ·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5页
   ·研究方法与数据第15-17页
第2章 理论回顾与借鉴第17-23页
   ·金融发展理论第17-19页
   ·协调发展理论第19-20页
   ·金融资源理论第20-23页
第3章 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的理论分析第23-35页
   ·概念界定第23-25页
     ·城乡金融的内涵第23-24页
     ·金融资源的内涵第24页
     ·协调配置的内涵第24-25页
   ·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的必要性第25-27页
     ·金融资源的功效第25-26页
     ·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求第26-27页
   ·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的衡量标准第27-30页
     ·配置标准之:帕累托最优第27-28页
     ·配置标准之:卡尔多—希克斯效率第28-29页
     ·配置标准之:金融与经济和社会综合配置效率的提升第29-30页
   ·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实现机制第30-32页
     ·金融资源城乡配置的"源流"第31页
     ·金融资源城乡配置的"管渠"第31-32页
     ·金融资源城乡配置的"水泵"第32页
     ·金融资源城乡配置的"维护人"第32页
   ·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主体及功能要求第32-35页
     ·经济主体第32-33页
     ·金融主体第33页
     ·政府第33-35页
第4章 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5-41页
   ·指标选取的原则第35-36页
     ·目标指向性原则第35页
     ·科学性原则第35页
     ·全面性和针对性原则第35页
     ·可行性原则第35-36页
   ·指标体系设计第36-37页
   ·协调配置评价方法第37-41页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第37-39页
     ·综合指数法第39-41页
第5章 重庆市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的现状及绩效评价第41-59页
   ·重庆市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的发展历程第41-42页
   ·重庆市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现状第42-49页
     ·外部制度环境的营造第42页
     ·城乡居民金融需求第42-45页
     ·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第45-48页
     ·金融资源的城乡配置第48-49页
   ·重庆市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的绩效评价第49-57页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第49-50页
     ·综合指数法第50-57页
   ·小结第57-59页
第6章 重庆市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的问题诊断与成因分析第59-71页
   ·重庆市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之问题诊断第59页
   ·重庆市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之成因分析第59-68页
     ·影响因素的提取第59-64页
     ·影响作用的分析第64-66页
     ·进一步的成因解释第66-68页
   ·小结第68-71页
第7章 协调重庆市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的思路第71-79页
   ·广开金融资源之"源流"第71-75页
     ·以银行金融资源开发和配置为重点第71-72页
     ·协调金融资源各类别间结构第72-73页
     ·以金融资源增量配置带动存量配置第73-75页
   ·新建并疏导金融资源之"管渠"第75页
   ·优化_金融资源之"环境"第75-77页
     ·构建稳定的社会经济宏观效率环境第75-76页
     ·构建差别的金融资源微观效率环境第76页
     ·形成开放的金融系统环境第76页
     ·修正倾向化的金融制度第76-77页
   ·明确政府的功能定位第77-79页
第8章 结论及展望第79-83页
   ·主要结论第79-81页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致谢第86-88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88-89页
附录第89-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我国村镇银行经营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