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花粉活力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2 种胚非共生萌发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石斛兰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火鸟?石斛花器官特性观察 | 第23-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2.1 合蕊柱体视显微镜观察 | 第23-24页 |
2.2.2 花朵扫描电镜观察 | 第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2.3.1 花冠解剖结构 | 第24-26页 |
2.3.2 花被片结构 | 第26-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火鸟?石斛丛生芽诱导与增殖 | 第31-43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31-33页 |
3.2.1 外植体灭菌方法的比较 | 第32页 |
3.2.2 侧芽诱导的激素筛选 | 第32页 |
3.2.3 丛生芽增殖的激素筛选 | 第32-33页 |
3.2.4 有机添加物的确定 | 第33页 |
3.2.5 克服褐化试剂的选择 | 第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3.3.1 三种灭菌方法的比较结果 | 第33-34页 |
3.3.2 6-BA、NAA对侧芽诱导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3 不同激素组合对丛生芽诱导与增殖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4 有机添加物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5 克服褐化试剂的确定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火鸟?石斛壮苗与生根 | 第43-5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4.2 实验方案 | 第43-44页 |
4.2.1 壮苗阶段有机添加物的选择 | 第43-44页 |
4.2.2 生根阶段激素的选择 | 第44页 |
4.2.3 开瓶炼苗时长的筛选 | 第4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4.3.1 不同有机添加物对壮苗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2 IAA、IBA不同浓度对生根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3 开瓶炼苗天数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4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1.1 ?火鸟?石斛花器官特性研究 | 第50页 |
5.1.2 ?火鸟?石斛丛生芽增殖途径最适激素组合 | 第50-51页 |
5.1.3 ?火鸟?石斛壮苗生根阶段最适激素组合 | 第51页 |
5.2 讨论 | 第51-53页 |
5.2.1 ?火鸟?石斛唇瓣结构讨论 | 第51页 |
5.2.2 外植体选择及灭菌方式讨论 | 第51-52页 |
5.2.3 TDZ在组培中的应用 | 第52页 |
5.2.4 抑制褐化现象发生 | 第52-53页 |
5.2.5 壮苗生根阶段 | 第53页 |
5.3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详细摘要 | 第63-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