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章 课前预习的相关概念概述 | 第20-28页 |
1.1 课前预习的内涵、类型及特征 | 第20-24页 |
1.1.1 内涵 | 第20-21页 |
1.1.2 类型 | 第21-22页 |
1.1.3 特征 | 第22-24页 |
1.2 预习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1.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4页 |
1.2.2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4页 |
1.2.3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第24页 |
1.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4-25页 |
1.3 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的现实意义 | 第25-28页 |
1.3.1 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 第25页 |
1.3.2 有助于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 第25-26页 |
1.3.3 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 第26-27页 |
1.3.4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 第27-28页 |
第二章 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分析 | 第28-42页 |
2.1 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的调查准备阶段 | 第28-29页 |
2.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8页 |
2.1.2 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28-29页 |
2.1.3 调查问卷的发放 | 第29页 |
2.2 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的调查数据分析 | 第29-36页 |
2.2.1 学生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2.2.2 教师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2.2.3 访谈表调查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2.3 高中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的普遍问题 | 第36-37页 |
2.3.1 教师缺乏对预习的指导与反馈 | 第36页 |
2.3.2 学生对预习敷衍了是 | 第36-37页 |
2.3.3 家长对预习置若罔闻 | 第37页 |
2.4 对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的归因分析 | 第37-42页 |
2.4.1 教师对预习指导疲于应付 | 第37-38页 |
2.4.2 学生对预习的觉悟低 | 第38-40页 |
2.4.3 家长辅助孩子的预习意识淡薄 | 第40-42页 |
第三章 高中语文课前预习优化策略研究 | 第42-59页 |
3.1 教师预习环境的营造 | 第42-48页 |
3.1.1 重构课堂教学时空,翻转课堂 | 第42-43页 |
3.1.2 以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 第43-44页 |
3.1.3 以正强化手段,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 第44-45页 |
3.1.4 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优化预习质量 | 第45-47页 |
3.1.5 家校联合,拓宽预习氛围面 | 第47-48页 |
3.2 教师预习指导策略的提升 | 第48-52页 |
3.2.1 教给学生记叙文的预习方法 | 第48-49页 |
3.2.2 教给学生议论文的预习方法 | 第49-50页 |
3.2.3 教给学生说明文的预习方法 | 第50-51页 |
3.2.4 教给学生文言文的预习方法 | 第51-52页 |
3.3 教师检测策略的健全 | 第52-54页 |
3.3.1 课前优化检测方式 | 第52-53页 |
3.3.2 加强预习与课堂的衔接,优化课中检测 | 第53-54页 |
3.4 学生预习行为方式的优化 | 第54-56页 |
3.4.1 承担学习的责任 | 第54-55页 |
3.4.2 进行个性化预习 | 第55-56页 |
3.4.3 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 | 第56页 |
3.5 实施管控评价机制 | 第56-59页 |
3.5.1 优化策略是否实施 | 第57页 |
3.5.2 是否与课堂教学相偏离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72页 |
附录A 课前预习现状学生问卷调查 | 第62-66页 |
附录B 课前预习现状教师问卷调查 | 第66-68页 |
附录C 课前预习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第68-70页 |
附录D 课前预习现状学生访谈提纲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