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8页 |
一、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二、中药复方药效动力学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三、中药复方的PK-PD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四、课题研究背景、思路与内容 | 第19-2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9-26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五、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麝香保心丸中人参皂苷类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28-47页 |
一、实验部分 | 第28-38页 |
(一) 材料 | 第28-30页 |
1、药品 | 第28-29页 |
2、实验试剂 | 第29页 |
3、实验动物 | 第29页 |
4、仪器 | 第29-30页 |
(二) 动物实验方案 | 第30-31页 |
1、大鼠心梗模型 | 第30页 |
2、给药方案 | 第30页 |
3、样品采集 | 第30-31页 |
(三) 分析方法 | 第31-38页 |
1、色谱条件 | 第31页 |
2、质谱条件 | 第31页 |
3、麝香保心丸和人参提取物的含量测定 | 第31-32页 |
4、储备液和工作液的制备 | 第32页 |
5、血浆样品前处理 | 第32页 |
6、标准曲线血浆样品和质控样品的制备 | 第32页 |
7、方法学验证 | 第32-38页 |
二、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8-46页 |
(一) 药理学实验结果 | 第38-40页 |
1、心肌酶 | 第38页 |
2、梗死面积测定 | 第38-39页 |
3、病理组织切片 | 第39-40页 |
(二) SBP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及讨论 | 第40-46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基于代谢组学的SBP中人参皂苷类成分药效动力学研究 | 第47-82页 |
一、实验部分 | 第47-50页 |
(一) 材料 | 第47-48页 |
1、药品 | 第47页 |
2、实验试剂 | 第47页 |
3、实验动物 | 第47页 |
4、仪器 | 第47-48页 |
(二) 动物实验方案 | 第48页 |
(三) 分析方法 | 第48-50页 |
1、色谱条件 | 第48页 |
2、质谱条件 | 第48-49页 |
3、样品制备 | 第49页 |
4、数据处理 | 第49页 |
5、方法学验证 | 第49-50页 |
二、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0-80页 |
(一) 各时间点MI生物标志物鉴定 | 第50-64页 |
(二) MI生物标志物总结及其与心梗相关的意义 | 第64-67页 |
(三) 已鉴定的生物标志物-时间关系 | 第67-70页 |
(四) 各给药组治疗心梗的疗效评价 | 第70-80页 |
1、各给药组治疗心梗的整体疗效评价 | 第70-72页 |
2、各给药组对不同时间点生物标志物的调控作用 | 第72-80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麝香保心丸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PK-PD分析 | 第82-117页 |
一、数据处理 | 第82-83页 |
(一) 疗效指数的建立 | 第82页 |
(二) 合用指数的计算 | 第82-83页 |
(三) 内源性生物标记物与中药成分的关联 | 第83页 |
二、各给药组的PK-PD分析 | 第83-115页 |
(一) 分析物与生物标志物的关联性及各组调控分析 | 第83-104页 |
(二) 各给药组PK-PD的整体比较 | 第104-108页 |
(三) SBP中5种人参皂苷类化合物的PK-PD分析 | 第108-115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7页 |
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127-128页 |
一、学位论文相关 | 第127页 |
二、参与项目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