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4.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1.4.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7-22页 |
2 景中村概述 | 第22-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2.2 景中村的特点 | 第23-24页 |
3 乡土景观叙事概述 | 第24-28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24-26页 |
3.2 乡土景观叙事结构 | 第26-28页 |
3.2.1 叙事媒介----作为符号层面的叙事元素:乡土景观 | 第26页 |
3.2.2 叙事者----设计者与场所本身 | 第26页 |
3.2.3 接收者---场地使用人群 | 第26-27页 |
3.2.4 乡土叙事视角与阅读视角 | 第27-28页 |
4 乡土景观叙事内容 | 第28-37页 |
4.1 乡土景观元素--乡土故事的“词语” | 第28-32页 |
4.1.1 物质形态的景观元素 | 第28-31页 |
4.1.2 非物质形态的景观元素 | 第31-32页 |
4.2 乡土故事情节--时空轴上自然与文化的叙事 | 第32页 |
4.3 叙事主题与主题营造 | 第32-37页 |
4.3.1 乡土“故事”的主题 | 第32-37页 |
4.3.2 乡土景观“故事”的主题确定 | 第37页 |
5 叙事性乡土景观设计营造策略 | 第37-43页 |
5.1 乡土景观叙事修辞策略 | 第37-40页 |
5.1.1 隐喻 | 第37-38页 |
5.1.2 提喻 | 第38-39页 |
5.1.3 典故 | 第39页 |
5.1.4 留白 | 第39-40页 |
5.2 乡土景观空间组合策略 | 第40-43页 |
5.2.1 顺叙 | 第40-41页 |
5.2.2 倒叙 | 第41页 |
5.2.3 插叙 | 第41-42页 |
5.2.4 并叙 | 第42-43页 |
6 基于乡土景观叙事的景中村景观规划--以樱桃园景区杜家庄片区为例 | 第43-77页 |
6.1 项目概况 | 第43-51页 |
6.1.1 泰安市基本概况 | 第43-44页 |
6.1.2 研究区现状概况 | 第44-51页 |
6.2 规划设计定位与愿景 | 第51页 |
6.2.1 规划设计定位 | 第51页 |
6.2.2 规划设计愿景 | 第51页 |
6.3 前期调研 | 第51-62页 |
6.4 规划内容 | 第62-77页 |
6.4.1 总体叙事结构 | 第63-64页 |
6.4.2 叙事游览路线安排 | 第64-65页 |
6.4.3 主题分区与情节生成 | 第65-77页 |
7 结论 | 第77-79页 |
7.1 研究结果及创新点 | 第77-78页 |
7.2 创新点 | 第78页 |
7.3 研究不足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录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社会实践经历 | 第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设计竞赛获奖情况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