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效应实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8页 |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0.2 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0-16页 |
0.2.1 临空经济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0.2.2 产业集聚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0.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页 |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 临空经济与产业集聚相关理论 | 第18-26页 |
1.1 临空经济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1.1.1 临空经济内涵 | 第18-19页 |
1.1.2 临空产业分类 | 第19-20页 |
1.2 产业集聚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1.2.1 产业集聚内涵 | 第20-21页 |
1.2.2 产业集聚效应模型 | 第21-24页 |
1.3 临空产业集聚机制与效应 | 第24-26页 |
1.3.1 临空产业集聚机制 | 第24页 |
1.3.2 临空产业集聚效应 | 第24-26页 |
2 北京临空经济区发展与产业集聚现状分析 | 第26-37页 |
2.1 北京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30页 |
2.1.1 北京临空经济区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2.1.2 北京临空经济区发展状况 | 第27-30页 |
2.2 北京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程度分析 | 第30-37页 |
2.2.1 北京临空经济区集聚产业 | 第30-32页 |
2.2.2 北京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程度 | 第32-37页 |
3 北京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 | 第37-44页 |
3.1 产业集聚效应模型设定 | 第37-39页 |
3.2 北京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效应测度 | 第39-42页 |
3.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9-40页 |
3.2.2 数据分析结果 | 第40-42页 |
3.3 产业集聚效应与地区经济总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2-44页 |
4 提升北京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效应的建议 | 第44-46页 |
4.1 遵循临空经济区布局规律 | 第44页 |
4.2 遴选优质临空产业 | 第44-45页 |
4.3 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 第45页 |
4.4 加强区内临空产业关联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