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 第17-23页 |
2.1 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19页 |
2.1.1 受托责任理论 | 第17页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2.1.3 平衡计分卡理论 | 第18-19页 |
2.2 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 | 第19-23页 |
2.2.1 经济责任及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2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体和类型 | 第20页 |
2.2.3 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及作用 | 第20-23页 |
第三章 W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及问题 | 第23-32页 |
3.1 W医院概况 | 第23-24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 | 第24-27页 |
3.2.1 审计主体与对象 | 第24页 |
3.2.2 审计依据及内容 | 第24页 |
3.2.3 现行评价指标体系简介 | 第24-27页 |
3.2.4 现行评价指标体系特点 | 第27页 |
3.3 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3.3.1 评价范围狭窄 | 第28页 |
3.3.2 指标设置不全 | 第28-29页 |
3.3.3 评价方法落后 | 第29页 |
3.3.4 指标权重缺失 | 第29页 |
3.4 重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 | 第29-32页 |
3.4.1 扩大评价范围 | 第30页 |
3.4.2 完善指标设置 | 第30页 |
3.4.3 改进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3.4.4 设置指标权重 | 第31-32页 |
第四章 W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新构建 | 第32-59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 第32-34页 |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依据 | 第34-38页 |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4-35页 |
4.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第35-38页 |
4.3 评价内容与平衡计分卡的整合 | 第38-45页 |
4.3.1 引用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 | 第38-40页 |
4.3.2 评价内容与平衡计分卡的整合 | 第40-43页 |
4.3.3 评价指标初选结果 | 第43-45页 |
4.4 评价指标的修正 | 第45-48页 |
4.4.1 评价指标修正方法 | 第45-46页 |
4.4.2 评价指标的修正结果 | 第46-48页 |
4.5 指标权重确定 | 第48-57页 |
4.5.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 第50-52页 |
4.5.2 构建判断矩阵及计算指标权重 | 第52-57页 |
4.6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果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运用及相关建议 | 第59-65页 |
5.1 指标体系的具体运用 | 第59-62页 |
5.2 相关建议 | 第62-65页 |
5.2.1 费用控制方面 | 第62页 |
5.2.2 资产利用方面 | 第62-63页 |
5.2.3 社会效益方面 | 第63页 |
5.2.4 医院发展方面 | 第63-64页 |
5.2.5 内部控制方面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件 1 | 第72-77页 |
附件 2 | 第77-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