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技术选择路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创新点及存在不足 | 第17-19页 |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 ·存在不足 | 第18-19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 ·技术选择及其特点 | 第19-20页 |
| ·技术选择的含义 | 第19页 |
| ·技术选择的特点 | 第19-20页 |
| ·技术选择路径及其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 ·技术选择路径的界定 | 第20页 |
| ·影响技术选择路径的因素 | 第20-22页 |
| ·理论借鉴 | 第22-26页 |
| ·技术选择假说 | 第22-23页 |
| ·技术选择路径的理论模型 | 第23-26页 |
| 3 我国西部地区技术选择路径现状分析 | 第26-39页 |
| ·我国西部地区自主研发现状 | 第26-34页 |
| ·科技人员增长迅速,企业成为自主研发主力军 | 第26-28页 |
| ·研究与开发费用高速增长,省际差异明显 | 第28-31页 |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自主创新发展 | 第31-32页 |
| ·技术市场健康发展,成交规模不断扩大 | 第32-33页 |
| ·专利申请和授权处于增长态势,但结构不合理 | 第33-34页 |
| ·我国西部地区技术引进现状 | 第34-39页 |
| ·引进国外技术增速较快但刚性不足 | 第35-36页 |
| ·引进国外技术方式重“软”轻“硬” | 第36页 |
| ·引进国内技术持续增长 | 第36-39页 |
| 4 我国西部地区技术选择路径实证分析 | 第39-46页 |
|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 ·变量的选取 | 第39-40页 |
| ·数据的来源 | 第40页 |
| ·计量模型的设定和检验 | 第40-43页 |
| ·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40页 |
| ·计量模型的检验 | 第40-43页 |
| ·计量结果与相关解释 | 第43-46页 |
| ·计量结果 | 第43-44页 |
| ·相关解释 | 第44-46页 |
| 5 我国西部技术选择路径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46-56页 |
| ·西部技术选择路径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52页 |
| ·自主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 第46-48页 |
| ·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 第48-50页 |
| ·技术引进缺乏调研与合作 | 第50-51页 |
| ·技术引进方式重“软”轻“硬” | 第51页 |
|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 第51-52页 |
| ·制约西部技术选择路径的原因 | 第52-56页 |
| ·客观条件制约自主研发发展 | 第52-53页 |
| ·法律体制和市场体制不完善 | 第53页 |
| ·政府作用和政策没有发挥好 | 第53-54页 |
| ·国际环境的制约 | 第54-56页 |
| 6 结论与优化西部技术选择路径对策 | 第56-59页 |
| ·本文结论 | 第56页 |
| ·技术引进为主,自主研发为辅 | 第56页 |
| ·省际差异明显 | 第56页 |
| ·优化西部技术选择路径的对策 | 第56-59页 |
| ·扩大对西部经济开发力度 | 第56-57页 |
| ·加强产权保护,营造良好法律环境 | 第57页 |
| ·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引导职能,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 第57页 |
| ·推进与发展中国家技术合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 第57-58页 |
| ·加快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产权体制改革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