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成性教学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4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6-7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三、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 四、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 五、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六、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成性教学的意义 | 第14-23页 |
| 一、有利于满足学生个体发展 | 第14-15页 |
| 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生成性思维 | 第15-18页 |
|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 第18-20页 |
|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 | 第23-30页 |
| 一、备课预设中缺少启发性提问 | 第23-25页 |
| 二、课堂生成资源处理不当 | 第25-26页 |
| 三、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缺失 | 第26-28页 |
| 四、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有待提升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成性教学策略 | 第30-38页 |
| 一、精心设问,准备生成 | 第30-32页 |
| 二、创设情境,诱发引导生成 | 第32-33页 |
| 三、制造课堂冲突,提炼生成 | 第33-34页 |
| 四、引导总结,升华生成 | 第34-35页 |
| 五、总结反思,课后整理生成 | 第35-38页 |
| 结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附录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