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对策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3页
第1章 绪论第20-4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0-24页
        1.1.1 研究背景第20-22页
        1.1.2 研究意义第22-24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24-38页
        1.2.1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第24-29页
        1.2.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第29-33页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析第33-38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8-41页
        1.3.1 研究内容第38-39页
        1.3.2 技术路线第39-41页
        1.3.3 研究方法第41页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41-44页
        1.4.1 本文的创新第41-42页
        1.4.2 本文的不足第42-44页
第2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第44-60页
    2.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第44-48页
        2.1.1 公平正义论为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界定提供参考依据第44-45页
        2.1.2 福利经济学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行为标准第45-46页
        2.1.3 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实现渠道第46-48页
    2.2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公共品供给理论第48-55页
        2.2.1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与公共品供给的分析第48-51页
        2.2.2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与公共品供给的分析第51-53页
        2.2.3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的分析第53-55页
    2.3 基本公共服务研究范围界定与均等化内涵第55-58页
        2.3.1 基本公共服务研究范围的界定第55-57页
        2.3.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第57-58页
    2.4 小结第58-60页
第3章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测度第60-83页
    3.1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测评体系的构建第60-62页
        3.1.1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测评体系构建视角选择第60-61页
        3.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评指标和方法选择第61-62页
    3.2 2004-2014 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测度第62-82页
        3.2.1 义务教育水平及均等化测度第62-69页
        3.2.2 公共医疗卫生水平及均等化测度第69-75页
        3.2.3 社会保障水平及均等化测度第75-82页
    3.3 小结第82-83页
第4章 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发展的财政影响机制分析第83-116页
    4.1 财政体制改革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第83-90页
        4.1.1 财政体制改革奠定基本公共服务失衡发展格局第83-86页
        4.1.2 分税制改革使基本公共服务失衡发展矛盾凸显第86-88页
        4.1.3 近期财税改革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失衡发展第88-90页
    4.2 事权及支出责任不合理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发展条件第90-94页
        4.2.1 事权划分模糊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不确定性第90-91页
        4.2.2 支出责任安排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提供能力第91-93页
        4.2.3 事权和支出责任安排削弱基本公共服务均衡运行机制第93-94页
    4.3 财政自给能力地区差异不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94-100页
        4.3.1 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地区差异分析第94-96页
        4.3.2 财政自给能力差别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负面影响第96-100页
    4.4 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升效应不明显第100-110页
        4.4.1 转移支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假设前提缺失第100-102页
        4.4.2 转移支付规模扩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不明显第102-105页
        4.4.3 转移支付结构调整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不确定第105-108页
        4.4.4 转移支付资金效率的地区差异阻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108-110页
    4.5 财政激励机制扭曲地方政府支出偏好第110-115页
        4.5.1 财政激励机制演变对地方政府行为特征的影响第110-113页
        4.5.2 地方政府支出偏好扭曲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113-115页
    4.6 小结第115-116页
第5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分析第116-134页
    5.1 模型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116-124页
        5.1.1 变量选取和统计描述第116-117页
        5.1.2 模型设定第117-118页
        5.1.3 模型估计结果和实证分析第118-124页
    5.2 模型二:地方政府行为支出偏好的实证分析第124-133页
        5.2.1 变量选取和特征描述第124-128页
        5.2.2 模型设定第128-129页
        5.2.3 模型估计结果和实证分析第129-133页
    5.3 小结第133-134页
第6章 国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及经验借鉴第134-151页
    6.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及特点分析第134-141页
        6.1.1 义务教育第134-137页
        6.1.2 公共医疗卫生第137-138页
        6.1.3 社会保障第138-141页
    6.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借鉴第141-150页
        6.2.1 财政分权体制规范第141-142页
        6.2.2 基本公共服务责任主体明确第142-145页
        6.2.3 地方财政自给度均衡第145-147页
        6.2.4 转移支付财力均衡效应显著第147-150页
    6.3 小结第150-151页
第7章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财政对策第151-165页
    7.1 财政体制改革方向第151-153页
        7.1.1 塑造公平型财政体制第151-152页
        7.1.2 适度控制财政支出分权度第152-153页
    7.2 规范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及支出责任主体第153-155页
        7.2.1 合理确定基本公共服务事权主体第153页
        7.2.2 规范和细化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第153-154页
        7.2.3 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主体适度上移第154-155页
    7.3 重构地方税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提供能力第155-159页
        7.3.1 地方税体系构建的总体布局第156-157页
        7.3.2 地方税体系构建的实现路径第157-159页
    7.4 增强转移支付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第159-162页
        7.4.1 增强转移支付的地区财力均衡效应第159-160页
        7.4.2 建立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的转换机制第160-162页
    7.5 重构绩效考核体系扭转地方政府行为支出偏好第162-163页
        7.5.1 科学定位地方“服务”型政府第162页
        7.5.2 绩效考核体系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中心第162-163页
    7.6 小结第163-165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65-168页
    8.1 结论第165-167页
    8.2 展望第167-168页
附录第168-174页
    附录1 义务教育指数第168-170页
    附录2 公共医疗卫生指数第170-172页
    附录3 社会保障指数第172-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85页
致谢第185-18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第187-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京张城际铁路八达岭地下车站大断面隧道开挖与支护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国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研究--形成机制、度量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