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32页 |
一、中医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第15-20页 |
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15-19页 |
1.1 古代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5-17页 |
1.2 现代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7-19页 |
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 | 第19-20页 |
二、丹参酮和小檗碱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 | 第20-25页 |
1. 丹参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影响 | 第20-22页 |
1.1 丹参酮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21页 |
1.2 丹参酮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高雄激素血症治疗的应用 | 第21-22页 |
2. 小檗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影响 | 第22-25页 |
2.1 小檗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治疗的应用 | 第22-23页 |
2.2 小檗碱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的应用 | 第23-24页 |
2.3 小檗碱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高雄激素血症治疗的应用 | 第24-25页 |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 | 第25-32页 |
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第25页 |
2.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生理学 | 第25-26页 |
2.1 卵泡发育异常 | 第25-26页 |
2.2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调节功能异常 | 第26页 |
2.3 肾上腺内分泌功能异常 | 第26页 |
3. 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病变机制 | 第26-29页 |
3.1 雌激素长期刺激 | 第26-27页 |
3.2 胰岛素抵抗以及高胰岛素血症 | 第27页 |
3.3 信号通路的传导 | 第27-28页 |
3.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参与 | 第28页 |
3.5 子宫内膜基因的异常 | 第28-29页 |
3.6 肥胖 | 第29页 |
4.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29-32页 |
4.1 肾精亏虚 | 第29-30页 |
4.2 肝失疏泄 | 第30页 |
4.3 脾失运化 | 第30-32页 |
实验研究 | 第32-87页 |
实验一 利用MICRORNA芯片筛查丹参酮胶囊作用于PCOS患者子宫内膜的差异基因 | 第32-45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2-33页 |
1.2 方法 | 第33页 |
1.3 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 | 第33页 |
2. 实验结果 | 第33-42页 |
2.1 RNA样品质检基本信息 | 第33-34页 |
2.2 PCOS患者用药前后差异基因筛选 | 第34-38页 |
2.3 深入分析结果 | 第38页 |
2.4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结果 | 第38-42页 |
3. 讨论 | 第42-45页 |
实验二 丹参提取物改善PCOS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病变的机制研究 | 第45-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5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46-50页 |
1.3 统计分析 | 第50页 |
2. 实验结果 | 第50-69页 |
2.1 阴道涂片研究动情周期变化 | 第50-51页 |
2.2 体重 | 第51页 |
2.3 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子宫内膜形态变化 | 第51-54页 |
2.4 雌激素受体α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 | 第54-56页 |
2.5 甾体激素水平 | 第56-57页 |
2.6 PCOS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mRNA表达 | 第57-69页 |
3. 讨论 | 第69-74页 |
实验三 小檗碱改善PCOS子宫内膜病变的机制研究 | 第74-8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74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74-75页 |
1.3 统计分析 | 第75页 |
2. 实验结果 | 第75-85页 |
2.1 阴道涂片研究动情周期变化 | 第75-76页 |
2.2 体重 | 第76-77页 |
2.3 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子宫内膜形态变化 | 第77-78页 |
2.4 雌激素受体α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 | 第78-79页 |
2.5 甾体激素水平 | 第79-80页 |
2.6 小檗碱对PCOS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mRNA表达的影响 | 第80-85页 |
3. 讨论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8页 |
附录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