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信息时代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相关概念探析第9-18页
 第一节 刑事证据及其分类第9-10页
  一、刑事证据的概念第9页
  二、刑事证据的种类第9-10页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意义第10-11页
  一、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第10页
  二、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第10页
  三、实现司法公正的目标第10-11页
 第三节 刑事证人第11-13页
  一、刑事证人概念的厘清第11-13页
  二、证人的适格性第13页
 第四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及意义第13-18页
  一、直接言词原则第13-14页
  二、传闻证据规则第14-15页
  三、证人证言的含义第15-16页
  四、证人证言特征分析第16-17页
  五、刑事证人证言的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信息时代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特征、价值与意义第18-22页
 第一节 信息时代与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特征第18页
  一、信息时代的含义及特征第18页
  二、信息时代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特征第18页
 第二节 信息时代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的价值与意义第18-20页
  一、价值概述第18-19页
  二、实体价值第19页
  三、工具价值第19-20页
 第三节 信息时代刑事证人出庭作证意义第20-22页
  一、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第20页
  二、有利于保障控辩双方的质证权,实现庭审方式的改革第20页
  三、有利于发现案件事实真相,保障审判的顺利进行第20-21页
  四、有利于提高诉讼的效率第21页
  五、刑事证人出庭作证,是程序公正的体现第21-22页
第三章 信息时代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现状第22-24页
第四章 信息时代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原因分析第24-26页
 第一节 立法方面的缺陷第24页
 第二节 文化传统的影响第24页
 第三节 经济因素的影响第24-25页
 第四节 社会心理的影响第25页
 第五节 法治理念的淡薄第25页
 第六节 其他原因第25-26页
第五章 信息时代如何构建与完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第26-39页
 第一节 信息时代刑事证人“隐蔽作证制度”的建立第26-28页
  一、刑事证人“隐蔽作证制度”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26-27页
  二、刑事证人“隐蔽作证制度”在我国如何具体实施第27-28页
 第二节 证人拒绝作证制度理论研究及现代“容隐制度”的建立第28-31页
  一、证人拒证权在我国的历史渊源第28-29页
  二、“容隐制度”的现代意义第29页
  三、“现代容隐制度”的适用情形第29-30页
  四、“现代容隐制度”的法条设计第30-31页
 第三节 完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立法规定第31-32页
  一、国外关于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规定第31页
  二、国内关于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规定第31-32页
 第四节 完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和人身保护制度第32-35页
  一、刑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第32页
  二、经济补偿制度的建立第32-33页
  三、完善和健全刑事证人人身保护制度第33-35页
 第五节 建立证人宣誓制度第35-39页
  一、宣誓制度与宗教的关系第36页
  二、证人宣誓的本源意义探究第36页
  三、证人宣誓制度的现代功能第36-37页
  四、刑事证人宣誓制度的本土适用第37-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后记第42-4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证人作证制度的伦理分析
下一篇:刑事侦查行为律师在场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