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9-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 1.2.1 时滞系统的反馈镇定 | 第16-20页 |
| 1.2.2 反馈镇定时滞界问题 | 第20-24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定常输入时滞线性系统的反馈镇定时滞界 | 第27-55页 |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 2.2 问题描述 | 第28-29页 |
| 2.3 预备知识 | 第29-31页 |
| 2.4 主要结果 | 第31-44页 |
| 2.4.1 含多个不稳定实极点系统的时滞界 | 第32-37页 |
| 2.4.2 含不稳定虚极点系统的时滞界 | 第37-44页 |
| 2.5 数值算例 | 第44-46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6-55页 |
| 第三章 时变输入时滞线性系统的反馈镇定时滞界 | 第55-71页 |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 3.2 问题描述 | 第56页 |
| 3.3 基于Halanay型不等式的时滞界研究 | 第56-62页 |
| 3.3.1 预备知识 | 第57-58页 |
| 3.3.2 主要结论 | 第58-62页 |
| 3.4 基于小增益定理的时滞界研究 | 第62-66页 |
| 3.5 数值算例 | 第66-69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四章 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的反馈镇定时滞界 | 第71-81页 |
| 4.1 引言 | 第71页 |
| 4.2 问题描述 | 第71-72页 |
| 4.3 主要结果 | 第72-78页 |
| 4.3.1 含实极点系统 | 第72-75页 |
| 4.3.2 含虚极点系统 | 第75-78页 |
| 4.4 数值算例 | 第78-7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五章 双输入时滞线性多自主体系统的可趋同时滞界 | 第81-93页 |
| 5.1 引言 | 第81页 |
| 5.2 问题描述 | 第81-83页 |
| 5.3 主要结果 | 第83-89页 |
| 5.3.1 一阶系统 | 第83-88页 |
| 5.3.2 一般情形 | 第88-89页 |
| 5.4 数值算例 | 第89-9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90-9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7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93-94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94-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得奖励 | 第111-11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