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 第14-18页 |
1.2.1 三维成像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 第14-17页 |
1.2.2 多核DSP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 第17-18页 |
1.3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三维成像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19-31页 |
2.1 双目立体视觉 | 第19-20页 |
2.2 相机成像模型及相机标定 | 第20-24页 |
2.2.1 四种坐标系 | 第21-23页 |
2.2.2 坐标系小结 | 第23-24页 |
2.3 对极几何 | 第24-27页 |
2.3.1 极线约束 | 第24-25页 |
2.3.2 基础矩阵与本质矩阵 | 第25-26页 |
2.3.3 八点法 | 第26-27页 |
2.4 成对重建 | 第27-30页 |
2.4.1 投影矩阵的求解 | 第28-29页 |
2.4.2 三角测距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图像的立体匹配算法研究 | 第31-58页 |
3.1 立体匹配概述 | 第31-33页 |
3.1.1 区域匹配 | 第31-32页 |
3.1.2 相位匹配 | 第32页 |
3.1.3 特征匹配 | 第32-33页 |
3.2 基于相位的匹配研究 | 第33-39页 |
3.2.1 亚像素的相位相关匹配 | 第33-35页 |
3.2.2 一种新的亚像素相位相关匹配法 | 第35-38页 |
3.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39页 |
3.3 基于SIFT特征的匹配 | 第39-46页 |
3.3.1 SIFT算子的建立 | 第39-45页 |
3.3.1.1 检测尺度空间下的极值 | 第39-41页 |
3.3.1.2 精确定位关键点位置 | 第41-42页 |
3.3.1.3 分配主方向 | 第42-43页 |
3.3.1.4 建立特征向量 | 第43-45页 |
3.3.2 SIFT特征点的匹配 | 第45-46页 |
3.4 DAISY描述子 | 第46-57页 |
3.4.1 DAISY描述子的建立 | 第47-50页 |
3.4.2 一种新的局部特征算子 | 第50-51页 |
3.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7页 |
3.4.3.1 特征算子的评价准则 | 第51-52页 |
3.4.3.2 特征算子的实验验证 | 第52-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多视角图像的三维重构方法研究 | 第58-69页 |
4.1 基于特征的稀疏成像——SFM算法 | 第58-60页 |
4.1.1 从运动中恢复结构 | 第58-59页 |
4.1.2 光束平差法 | 第59-60页 |
4.2 基于特征的稠密成像——PMVS算法 | 第60-66页 |
4.3.1 基础知识 | 第60-63页 |
4.3.2 PMVS算法 | 第63-66页 |
4.3.2.1 匹配及面片初始化 | 第63-64页 |
4.3.2.2 面片扩散 | 第64-65页 |
4.3.2.3 面片过滤 | 第65-66页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三维成像的多核DSP实现技术研究 | 第69-81页 |
5.1 多核DSP及其开发架构介绍 | 第69-72页 |
5.1.1 KeyStone多核架构及性能优势 | 第70页 |
5.1.2 增强型的C6678内核 | 第70页 |
5.1.3 多核DSP的开发架构 | 第70-72页 |
5.2 三维成像的多核DSP实现技术研究 | 第72-80页 |
5.2.1 三维成像系统的并行性分析及设计 | 第72-75页 |
5.2.2 三维成像系统的性能分析及优化 | 第75-77页 |
5.2.3 基于多核DSP的算法移植及结果分析 | 第77-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1-82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