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混菌厌氧发酵代谢产物的调控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混菌发酵代谢产物的调控因素第14-17页
        1.2.1 混菌发酵基本原理第14-15页
        1.2.2 混菌发酵调控因素第15-17页
    1.3 混菌厌氧发酵代谢产物的调控现状第17-21页
        1.3.1 混菌发酵产甲烷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2 混菌发酵产氢气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3 混菌发酵产脂肪酸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1.4 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技术第21-23页
        1.4.1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技术第21-22页
        1.4.2 豆腐废水厌氧消化技术第22-23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23-25页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页
        1.5.2 研究内容第23-25页
    参考文献第25-32页
第二章 温度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第32-48页
    2.1 概述第32-3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3-36页
        2.2.1 底物准备和发酵罐的搭建第33页
        2.2.2 分析方法第33-34页
        2.2.3 水解率和酸化率的计算第34-35页
        2.2.4 DNA的提取和高通量测序第35-36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36-43页
        2.3.1 不同温度阶段下反应器运行情况第36-38页
        2.3.2 温度对污泥溶解性的影响第38-40页
        2.3.3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菌群分析第40-43页
        2.3.4 研究意义第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第三章 SRT对高温(65℃)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第48-60页
    3.1 概述第4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3.2.1 底物准备和发酵罐的搭建第48页
        3.2.2 分析方法第48-49页
        3.2.3 菌群分析第4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9-56页
        3.3.1 不同SRT条件下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情况第49-51页
        3.3.2 SRT对污泥溶解性的影响第51-54页
        3.3.3 菌群分析第54-55页
        3.3.4 能量平衡第55-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第四章 pH对污泥厌氧消化产脂肪酸的影响第60-76页
    4.1 概述第60-6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4.2.1 底物准备和半连续流发酵罐的搭建第61-62页
        4.2.2 分析方法第62页
        4.2.3 DOM的分析第62页
        4.2.4 DNA的提取和高通量测序第62-63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63-71页
        4.3.1 污泥厌氧消化在不同pH条件下的运行情况第63-64页
        4.3.2 pH对污泥溶解性和VSS分解率的影响第64-66页
        4.3.3 逐步升高pH对DOM积累的影响第66-69页
        4.3.4 不同pH条件下微生物菌群分析第69-71页
    4.4 结论第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第五章 HRT对超高温条件下稳定产乙酸的影响第76-92页
    5.1 概述第76-7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7-80页
        5.2.1 底物制备和实验搭建第77-78页
        5.2.2 不同HRT下在批式实验中对于乙酸消耗的影响第78-79页
        5.2.3 分析方法第79页
        5.2.4 DNA提取和高通量测序第79-8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0-87页
        5.3.1 Fed-batch模式产甲烷和乙酸第80-81页
        5.3.2 CSTR模式产甲烷和乙酸第81-84页
        5.3.3 不同HRT出水在batch实验中的反应情况第84-85页
        5.3.4 菌群分析第85-87页
    5.4 结论第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第六章 混菌厌氧发酵体系产高纯度丙酸的机理研究第92-110页
    6.1 概述第92-93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93-95页
        6.2.1 补料分批生物反应器发酵第93-94页
        6.2.2 序批生物反应器发酵第94页
        6.2.3 化学方法第94页
        6.2.4 DNA的提取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第94-9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5-104页
        6.3.1 Fed-batch模式下氨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第95-97页
        6.3.2 Fed-batch模式下产高纯度丙酸第97-99页
        6.3.3 sequential-batch模式下不同甘油初始浓度发酵情况第99-101页
        6.3.4 细菌和古细菌群落分析第101-103页
        6.3.5 MCF生产高纯度内酸第103-104页
        6.3.6 展望第104页
    6.4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0-114页
附录 缩略表第114-116页
致谢第116-11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18-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铁纳米材料用于四氯化碳还原脱氯的相关机理研究
下一篇:主动调控和分级靶向策略在聚合物纳米药物载体体内传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