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30页 |
2.1 风险投资的特征分析 | 第20-22页 |
2.1.1 风险投资的内涵 | 第20-21页 |
2.1.2 风险投资的特点 | 第21-22页 |
2.2 利益平衡机制的特征分析 | 第22-24页 |
2.2.1 利益平衡机制的内涵 | 第22-23页 |
2.2.2 利益平衡机制的运用 | 第23-24页 |
2.3 风险投资的基本框架 | 第24-26页 |
2.3.1 风险投资的市场主体 | 第24-25页 |
2.3.2 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 | 第25-26页 |
2.4 风险投资的基本理论 | 第26-30页 |
2.4.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27页 |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7-28页 |
2.4.3 博弈理论 | 第28-30页 |
3 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博弈分析 | 第30-37页 |
3.1 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 | 第30-32页 |
3.1.1 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逆向选择分析 | 第30-31页 |
3.1.2 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道德风险分析 | 第31-32页 |
3.2 投资阶段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博弈模型 | 第32-34页 |
3.2.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2-33页 |
3.2.2 风险投资调查与项目质量信息博弈模型 | 第33-34页 |
3.2.3 模型的结论 | 第34页 |
3.3 退资阶段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博弈模型 | 第34-37页 |
3.3.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5页 |
3.3.2 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3.3.3 模型的结论 | 第36-37页 |
4 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平衡机制设计 | 第37-45页 |
4.1 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利益平衡机制的总体框架 | 第37-39页 |
4.1.1 投资阶段利益平衡机制的框架 | 第37-38页 |
4.1.2 退资阶段利益平衡机制的框架 | 第38-39页 |
4.2 投资阶段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平衡机制 | 第39-41页 |
4.2.1 考查项目管理团队 | 第39页 |
4.2.2 评估项目可行性 | 第39-40页 |
4.2.3 设置企业约束条款 | 第40-41页 |
4.2.4 采取分阶段投资方式 | 第41页 |
4.3 退资阶段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平衡机制 | 第41-45页 |
4.3.1 风险资本的主要退资方式 | 第41-43页 |
4.3.2 风险资本的退资方式比较 | 第43-44页 |
4.3.3 风险资本退资的政策保障 | 第44-45页 |
5 案例分析 | 第45-59页 |
5.1 AX新材料风险投资概况 | 第45-48页 |
5.1.1 风险投资参与者简介 | 第45-46页 |
5.1.2 AX新材料风险投资方案 | 第46-48页 |
5.2 ZA科技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偏好分析 | 第48-52页 |
5.2.1 ZA科技引入风险资本的动机分析 | 第48页 |
5.2.2 风险资本的投资动机分析 | 第48-52页 |
5.3 ZA科技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冲突风险分析 | 第52-53页 |
5.3.1 风险资本的逆向选择问题 | 第52页 |
5.3.2 风险资本的道德风险问题 | 第52页 |
5.3.3 AX新材料的控制权分散风险 | 第52-53页 |
5.3.4 风险资本退资的合规性风险 | 第53页 |
5.4 ZA科技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平衡机制 | 第53-57页 |
5.4.1 投资阶段的利益平衡机制 | 第53-55页 |
5.4.2 退资阶段的利益平衡机制 | 第55-57页 |
5.5 风险投资案例的启示 | 第57-59页 |
5.5.1 项目审查全面 | 第57页 |
5.5.2 分阶段投资方案设计合理 | 第57页 |
5.5.3 退资方式设计合理 | 第57-59页 |
6 结论 | 第59-6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