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3 研究述评第17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2 相关理论概述第20-30页
    2.1 风险投资的特征分析第20-22页
        2.1.1 风险投资的内涵第20-21页
        2.1.2 风险投资的特点第21-22页
    2.2 利益平衡机制的特征分析第22-24页
        2.2.1 利益平衡机制的内涵第22-23页
        2.2.2 利益平衡机制的运用第23-24页
    2.3 风险投资的基本框架第24-26页
        2.3.1 风险投资的市场主体第24-25页
        2.3.2 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第25-26页
    2.4 风险投资的基本理论第26-30页
        2.4.1 委托代理理论第26-27页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7-28页
        2.4.3 博弈理论第28-30页
3 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博弈分析第30-37页
    3.1 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第30-32页
        3.1.1 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逆向选择分析第30-31页
        3.1.2 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道德风险分析第31-32页
    3.2 投资阶段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博弈模型第32-34页
        3.2.1 模型的基本假设第32-33页
        3.2.2 风险投资调查与项目质量信息博弈模型第33-34页
        3.2.3 模型的结论第34页
    3.3 退资阶段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博弈模型第34-37页
        3.3.1 模型的基本假设第35页
        3.3.2 模型的建立第35-36页
        3.3.3 模型的结论第36-37页
4 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平衡机制设计第37-45页
    4.1 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利益平衡机制的总体框架第37-39页
        4.1.1 投资阶段利益平衡机制的框架第37-38页
        4.1.2 退资阶段利益平衡机制的框架第38-39页
    4.2 投资阶段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平衡机制第39-41页
        4.2.1 考查项目管理团队第39页
        4.2.2 评估项目可行性第39-40页
        4.2.3 设置企业约束条款第40-41页
        4.2.4 采取分阶段投资方式第41页
    4.3 退资阶段创新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平衡机制第41-45页
        4.3.1 风险资本的主要退资方式第41-43页
        4.3.2 风险资本的退资方式比较第43-44页
        4.3.3 风险资本退资的政策保障第44-45页
5 案例分析第45-59页
    5.1 AX新材料风险投资概况第45-48页
        5.1.1 风险投资参与者简介第45-46页
        5.1.2 AX新材料风险投资方案第46-48页
    5.2 ZA科技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偏好分析第48-52页
        5.2.1 ZA科技引入风险资本的动机分析第48页
        5.2.2 风险资本的投资动机分析第48-52页
    5.3 ZA科技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冲突风险分析第52-53页
        5.3.1 风险资本的逆向选择问题第52页
        5.3.2 风险资本的道德风险问题第52页
        5.3.3 AX新材料的控制权分散风险第52-53页
        5.3.4 风险资本退资的合规性风险第53页
    5.4 ZA科技与风险资本的利益平衡机制第53-57页
        5.4.1 投资阶段的利益平衡机制第53-55页
        5.4.2 退资阶段的利益平衡机制第55-57页
    5.5 风险投资案例的启示第57-59页
        5.5.1 项目审查全面第57页
        5.5.2 分阶段投资方案设计合理第57页
        5.5.3 退资方式设计合理第57-59页
6 结论第59-61页
    6.1 研究结论第59-60页
    6.2 研究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4-6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业板控股股东减持预公告的短期股价波动分析
下一篇:基于AISAS模型的S导购网站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