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1.2 轴承行业国内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1.3 轴承形廓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轴承检测工艺及方法分析 | 第24-34页 |
2.1 轴承形廓结构及特点 | 第24-25页 |
2.2 形廓检测方法 | 第25-29页 |
2.3 检测方案设计 | 第29-31页 |
2.4 检测机构及设计 | 第31-32页 |
2.4.1 检测系统整体结构 | 第31-32页 |
2.4.2 传感器搭载平台 | 第32页 |
2.5 运动与执行系统 | 第32-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检测设备控制系统硬件架构 | 第34-50页 |
3.1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概述 | 第34-35页 |
3.2 硬件系统框架 | 第35-36页 |
3.3 主控模块 | 第36-39页 |
3.3.1 CPU供电电路 | 第36-37页 |
3.3.2 复位电路 | 第37-38页 |
3.3.3 JTAG接口电路及时钟电路 | 第38-39页 |
3.4 电源模块 | 第39-42页 |
3.4.1 电源模块概述 | 第39-40页 |
3.4.2 电源设计 | 第40-42页 |
3.5 通信模块 | 第42-43页 |
3.6 电机控制模块 | 第43-45页 |
3.7 通用输入输出模块 | 第45-47页 |
3.8 数据采集模块 | 第47-49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数字滤波算法的研究 | 第50-72页 |
4.1 数字信号与系统概述 | 第50页 |
4.1.1 信号与系统 | 第50页 |
4.1.2 数字信号处理 | 第50页 |
4.2 数字滤波技术和工程噪声 | 第50-52页 |
4.2.1 数字滤波技术 | 第50-51页 |
4.2.2 工程噪声分类 | 第51-52页 |
4.3 工程中简易滤波算法 | 第52-53页 |
4.4 数字滤波器 | 第53-54页 |
4.4.1 数字滤波器 | 第53页 |
4.4.2 数字滤波器分类 | 第53-54页 |
4.5 FIR与IIR数字滤波器的分析 | 第54-56页 |
4.5.1 FIR数字滤波器 | 第54-55页 |
4.5.2 IIR数字滤波器 | 第55-56页 |
4.5.3 FIR与IIR数字滤波器比较 | 第56页 |
4.6 FIR数字滤波器设计 | 第56-65页 |
4.6.1 FIR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 | 第56-61页 |
4.6.2 FIR数字滤波器设计流程 | 第61-62页 |
4.6.3 基于窗函数法的参数选定 | 第62页 |
4.6.4 滤波器实现 | 第62-65页 |
4.7 FIR滤波器仿真分析 | 第65-7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检测设备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72-91页 |
5.1 检测设备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 | 第72-75页 |
5.1.1 基于TMS320C28xxx软件开发流程 | 第72-73页 |
5.1.2 CCS开发环境及流程 | 第73-75页 |
5.2 整体方案概述 | 第75-77页 |
5.3 基于Modbus通信协议的通讯模块 | 第77-84页 |
5.3.1 Modbus协议简介 | 第77-79页 |
5.3.2 Modbus协议的软件实现 | 第79-84页 |
5.4 数据采集及处理模块 | 第84-86页 |
5.5 运动控制模块 | 第86-87页 |
5.6 内存管理模块 | 第87-90页 |
5.6.1 内存资源分配 | 第87-89页 |
5.6.2 CMD文件内存管理 | 第89-9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实验与误差分析 | 第91-98页 |
6.1 轴承形廓二次采样点数的研究 | 第91-93页 |
6.1.1 检测对象 | 第91页 |
6.1.2 实验过程 | 第91-92页 |
6.1.3 实验结果与结论 | 第92-93页 |
6.2 设备检测精度分析 | 第93-95页 |
6.3 误差分析 | 第95-96页 |
6.3.1 误差分析的意义 | 第95页 |
6.3.2 检测系统误差来源 | 第95-96页 |
6.4 减小误差的措施 | 第96-9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98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