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0-11页 |
1.2.2 基金管理费的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局限性 | 第15-17页 |
2 基金管理费相关概念与实践分析 | 第17-25页 |
2.1 公募基金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公募基金的定义及其当事人 | 第17-18页 |
2.1.2 公募基金的相关费用 | 第18-19页 |
2.2 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费的实践分析 | 第19-22页 |
2.2.1 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费的历史变革和实施现状 | 第19-20页 |
2.2.2 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费存在的不足 | 第20-22页 |
2.3 美国基金管理费的实践分析 | 第22-25页 |
2.3.1 美国基金管理费的实施现状 | 第22-23页 |
2.3.2 美国基金管理费实践的启示 | 第23-25页 |
3 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费激励机制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 | 第25-32页 |
3.1 基金投资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25-26页 |
3.2 委托代理理论分析的基本模型 | 第26-28页 |
3.3 固定费率制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 | 第28-32页 |
4 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费激励效果的实证分析 | 第32-40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2页 |
4.2 模型设计 | 第32-34页 |
4.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4.2.2 变量定义与度量 | 第33-34页 |
4.2.3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4.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34-40页 |
4.3.1 实证检验 | 第34-37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5 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费激励机制的优化 | 第40-47页 |
5.1 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基金管理费契约设计 | 第40-44页 |
5.1.1 绝对业绩激励制 | 第40-41页 |
5.1.2 相对业绩激励制 | 第41-44页 |
5.2 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费激励机制的改进措施 | 第44-45页 |
5.3 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费激励机制实践的保障措施 | 第45-47页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47-4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